英雄,“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这是罗贯中文学书中提到的,除开此句,还可“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楚霸王末路时的挽歌,这两句,你可以以前者来衡量,也可用后者来比较,均是描写英雄气概的词汇。
那实际上的英雄是词汇中这样的吗?答案兴许吧,项羽被称之为英雄多数源于《大风歌》和《垓下歌》,这两部均让项羽被冠于英雄气韵,简单的两首短诗,道尽了项羽壮阔、悲壮的一生。
细数古代能称得上“睥睨天下”的人少之又少,而项羽就拥有这种豪情特质,秦始皇死后,天下逐鹿,割地封王、项羽能被誉王,就源于“力拔山兮气盖世”,从此“西楚霸王”。
其它诸王,也是王,但与“英雄”不沾边,例如刘邦的汉王,哪怕在文学里,都不如项羽,唯有项羽被冠于力量的象征、以及勇敢一词。
早年的他,遇见秦始皇最后一次巡察各地曾有幸围观秦始皇,还放下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以此可见多勇敢,当然,不是其叔父拉扯得快,可能也因这一句已经被秦始皇拉出斩首了。
但他也未曾后悔,其后还言称“大丈夫当如此”,也是让其叔父摇头不已。
这也是叔父问项羽,你想学何志?项羽答道:“写字、学剑只配给秦朝当刀笔吏,我要的是能带领千军万马,攻无不克的本领。
”此后,叔父就为其某政,让他学者带兵,此后也印证了他那句“彼可取而代之”,凡有他项羽的战役,从未战败,凡有他项羽率兵,皆是勇冠三军,在秦始皇死后的那个年代,可谓是威震当世,莫不让人深深忌讳出战。
据项羽史料记载,当初项羽入驻咸阳,刘邦都不敢迎其锋芒,这场鸿门宴不仅令在场众人极力讨好,连刘邦都只能委曲求全,自此,自号“西楚霸王”一代雄姿盖世。
古语有这样一句描述过项羽“他的盖世犹如太阳般炽热,他热情豪迈,像一条浪飞潮涌的大河;他神勇盖世,像一座巍峨大山;他精气旺盛,正犹如初升朝阳”,由此可见,在诗歌里,他多瞩目,这种英雄气概,只能用在他身上。
但他在勇猛,也抵不住时代的转变,汉王刘邦虽无勇猛,但重在知人善用,广用谋士,而最终的项羽,只能是孤单的勇猛英雄,如果叔父不是因为骄纵而死,也许这两叔侄还真能争霸天下,一个善谋,一个善勇,后续也就没刘邦啥事。
只是,历史没如果。
文/探索历史奇闻
这应源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了,司马迁受宫刑之后而成《史记》,被侮辱的痛苦可想而知,他写《史记》是站在一个不幸者的立场上写的,自然对不幸者就给予很大同情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