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要回去

项羽为什么要回去,第1张

项羽为什么要回去 范增为什么要离开项羽呢?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范增决心告老还乡的真实原因就是对项羽心死了。

这个心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上。

第一,在鸿门宴上,范增就和项羽产生了间隙。

当时尽管项羽挟巨鹿之战大胜后的余威,令天上下诸侯唯其是从,纷纷拥护其入关,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就在项羽飘飘然时,范增却很冷静,他洞若观火地发现刘邦是项羽潜在的最大对手。

为此,极力主张项羽乘机把刘邦消灭了。

因此,鸿门宴上,范增见项羽因为刘邦的道歉后而“迟迟没有动静”时,他很是着急,频频举玉向项羽示意,但项羽像是木头人一样,视而不见。

范增情急之下,以宴席上助乐为由,找项庄舞剑,结果吃里爬外的项伯挺身而出,挡往了项庄意在刘邦的夺命之剑。

刘邦发现形势不妙,以“如厕”溜出席外,来了个“飘然而去”。

当张良代刘邦辞席时,范增见此大怒,摔碎了张良送上的一圣玉壁。

这一摔显然也摔坏了项羽和范增之间的“父子关系”。

范增是眼看刘邦在眼皮底白白溜走而发泄不满,而项羽却为范增在鸿门宴上无视自己的权威,擅自作主找项庄舞剑,当着自己的面砸玉而不满,尽管项羽并没有直接表露出来,但其和范增之间原本融洽的关系已发生了微妙变化,产生了间隙。

第二,在荥阳大战中,范增对项羽彻底绝望了。

话说在楚汉争霸拉开序幕后,刘邦和项羽开始了斗智斗勇的大比拼。

项羽率先发威,他凭借彭城之战之威,很快把楚军的大部队推进到了荥阳(今荥阳东北),并使出高举高打的战术,一边攻城,一边也派钟离昧等将领骚扰汉军的敖仓粮道,极力粉碎刘邦拼死顽守荥阳的战略意图。

尽管刘邦应对得当,防守得力,但项羽毕竟拥有比他超过一倍的兵力,毕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眼看荥阳告急,刘邦采取陈平的建议,使出了“反间计”,散尽千金去“离间”项羽手下手将帅们。

头脑粗的项羽果然中计,很快对手下的猛将钟离昧等人“疑而不用”, 对手下的谋臣范增“疑而不听”,暂缓了对已是摇摇欲坠的荥阳进行最后一击。

范增做为项羽的“亚父”,他不可能坐视项羽“坠落”而不管,他要求项羽当下要抛弃所有包袱,拿下荥阳,歼灭刘邦才是第一要务。

但项羽却坚决不听,并对范增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怪话”,两人闹的得脸红脖子粗。

范增是聪明人,他自然明白项羽对自己的“不满”和“猜疑”,不由又惊又怒,不由万念俱灰,心灰意冷下他决定离开项羽,告老还家。

范增其实并不是真心要离开项羽,只是想让其好好反省,希望项羽回头是岸来挽留自己。

然而,项羽也是个很犟的人,他竟然没有挽留。

范增这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悲怒交加的他最终病死路中,诚为悲也。

范增,居巢人。

70岁之前,他主要是潜居在家里,待业待业继续待业。

他的一生似乎就是为了他生命最后四年而在不间断的待业。

四年的时间并不长,却被范增充分的利用了起来。

建议项梁立楚国后裔为王而不自立,点破刘邦志向远大劝项羽击杀刘邦,在鸿门宴之中对刘邦出手,参与项羽分封诸侯并以章邯等秦降将围堵刘邦。

范增基本上参与了项羽自刎乌江前的诸多大事,使项羽成功完成了他取秦始皇而代之的宏愿,被项羽尊称为“亚父”。

范增以72岁高龄获封历阳侯立于项羽军中(秦二世二年加入项梁军。

汉元年正月,项羽分封诸侯),并获得他多次为之出手的刘邦的赞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宋朝苏轼更是对范增倍加推崇,增亦人杰也。

增不去,项羽不亡也。

“人杰”范增为何在项羽最为重要的时刻,或者说是项羽败亡的前夕离开为之穷一生辅佐的项羽?按照史书的记载,范增和项羽之所以闹得分崩离析,是在荥阳围困战前,二人中了刚刚从项羽军脱离改投刘邦军的陈平实施的离间计。

对此,统治大清长达60年、深谙权谋之术的乾隆曾进行过评述。

陈平此计 ,乃欺三尺童,未可保其必信者,史以为奇而世传之,可发一笑 !这意味着离间计在乾隆看来太过儿戏,根本不足以造成范增和项羽之间的关系的破坏,只能说是陈平和刘邦针对来访使者的不同身份背景进行区别对待,激发了原本潜伏在范增和项羽之间的矛盾,给与了项羽夺范增之权的借口而已。

另外,从项羽那方面来说,对范增的怀疑真的达到了能威胁项羽的地步,曾经坑杀二十万秦兵,暗杀过义帝的项羽根本不会允许范增从容离去,范增甚至连军营都不可能出的去。

真正促使范增愤而离开项羽的是有其他原因。

范增在鸿门宴之前,与项羽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融洽的。

在项梁死后,一直充当傀儡的楚怀王开始收拢兵权,并将大部分兵力转交给宋义时,项羽成为了次将,范增成为了末将,而后应赵国之请前去救援。

剩余的一小部分则交给了刘邦让其西征,既有趁关中空虚袭取的意图,也有减轻宋义军的的压力想法。

宋义之所以能够越过项羽成为上将军,是因宋义论及项梁与章邯之间的战况时,给出了十分精准的预测,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

楚怀王闻讯后,与宋义计事而大悦之,后拜宋义为上将军。

楚怀王展现出的才能与他被立为楚王的初衷是对立的,严重侵犯了项氏的权益,更因宋义久驻不前达46天,这才有了项羽杀宋义自立为假上将军的事情。

尽管杀宋义时,范增也在军中,但是却没有看到范增出言阻止和质问,而是一如既往地辅佐项羽。

这是因为,项羽在杀宋义后,项羽派桓楚上报给了楚怀王。

楚怀王无奈之下,任命了项羽为上将军。

也就是说,在项梁死后,项羽和范增基本是同级,而且范增当时并不是什么谋士,而是一位领兵打仗的将领。

但因杀宋义的事情,使得范增认识到了项氏在楚军中的势力,外加项羽过人的军事才能,使得范增由将军退而求其次为谋士继续辅佐项羽。

范增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复建楚国。

可是,当得知刘邦以弱兵竟然一路西进,并迫使秦王子婴出城服降,使得范增意识到刘邦的能力不是项羽这样只知以武力屈服他人可比的,便一再催促项羽将其斩杀。

项羽听从范增的建议的同时,也听取了自家叔父项伯的劝谏,不杀刘邦。

这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就造成了鸿门宴上古怪的局面。

项羽做足了杀刘邦的场景,却犹犹豫豫没有下手,而一旁的范增一再出手,最终因项羽的犹豫和项伯的出手以及张良樊哙的应对,刘邦逃出生天。

范增事后是当场发怒,怒斥项庄的无能。

这无疑是指桑骂槐,项羽对此不与回应。

但是,隔阂就此加深,项羽内部也开始分化。

其实说起来,隔阂早已产生。

在杀宋义时,项羽未与同级的范增商议,仅凭军队是由项梁草创便一意孤行。

在进入秦地前,项羽只是与黥布和蒲将军商议后,就坑杀了二十万秦兵。

之后,为了将刘邦打压到最底层,破坏刘邦在秦地诸如“约法三章”等收拢人心的做法,范增对于项羽在咸阳的所作所为是一概不问,不去劝阻。

(项羽)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让项羽的残暴远近皆闻。

然后,范增才与项羽并择取秦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封在三秦,封锁封地在巴蜀的汉中王刘邦。

项羽在此时是占据优势的,以四十万大军对刘邦十万。

可项羽依然没有顺从范增杀刘邦。

其实,不仅仅是与他个人性格的关系,他还要受到政治上的制约。

项羽当时的身份是楚国上将军,而不是楚王,尽管项羽在大封十八路诸侯时,自称为西楚霸王,他还只是楚怀王的部将。

大封诸侯前,项羽将楚怀王升为楚义帝。

在三个月后即汉元年四月时,项羽命各诸侯就国,时任历阳侯的范增也在其中。

不久,就发生了项羽迁徙义帝到长沙彬县而死于江中的事件。

项羽虽然因此不受政治上约束了,可是其群臣稍稍背叛之,引发了刘邦还定三秦,联合诸侯,东向叛楚。

其实,因义帝的死亡带来了的权力转移,使得项氏内部也出现了明显不同的阵营,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地方。

如在地位上仅次于项羽的项伯倾向于与诸侯同享天下偏柔和,项庄等人希望以军功获得地位,主张征伐。

范增身在其中不得不加入一方,前提是除掉心腹大患刘邦。

但是,经过近两年的经营,范增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是坐看刘邦不断坐大坐强,直至在汉二年攻破楚国都城彭城。

虽然,事后项羽率军大破刘邦。

但是只证明了一件事,范增对刘邦的预测是正确的,可这更让另外阵营的人抵制范增。

终于,在围困荥阳时,诸多的矛盾一起爆发,已是天下共王的项羽在听取了范增建议的同时,并不想再受制于范增不论尊卑的强行辅佐,将范增权力夺了过去,使得脾气火爆的范增一气之下弃之而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044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8
下一篇 2022-10-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