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打仗的情节或回家的路上看见录什么

木兰诗 打仗的情节或回家的路上看见录什么,第1张

木兰诗 打仗的情节或回家的路上看见录什么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是什么

《木兰诗》记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节选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诗词赏析《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

同时,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从“不闻爷娘唤女声”到“木兰不用尚书郎”,从“木兰当户织”到“着我旧时裳”,始终不失其为女性之特点。

故木兰形象极为真实感人。

《木兰诗》创具一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其特质,乃是中国人传统道德精神、乐观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

这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实与以讽刺为特征的西方喜剧大不相同。

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歌之天然特长,铺排、夸张、象声、悬念的突出运用,对于渲染气氛、刻划性格,效果极佳。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作男儿”,除了木兰,还有一个黄崇嘏。

谢枋得在《碧湖杂记》中把她俩的事迹当做奇闻逸事加以记叙。

木兰是在战场上杀出来的女英雄,她“不受封爵而归”;黄崇嘏是五代时期蜀国的女子,她女扮男装,在蜀相周庠的府中做掾属。

因她“吏事明敏,胥吏畏服”,而被周庠看中,“欲妻以女”,弄得黄崇嘏啼笑皆非,只好讲明自己是个女子,一走了之。

女扮男装,在封建制度下被人视为反常的现象。

“男治乎外,女治乎内”是封建礼法的一条戒律。

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出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

不然的话,所谓“牝鸡司晨”的恶名就会落在她的身上,木兰和《木兰诗》的作者都无法改变这种命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兰诗

木兰诗中为什么略写打仗,详写为打仗的准备、心理活动、回家好的加悬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131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8
下一篇 2022-10-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