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作家茹志鹃的《百合花》是一个短篇小说,始发在1958年3月号的《延河》杂志上,农夫在上个世界60年代便读过茹志鹃的这个"成名之作“。
通过阅读很多茹志鹃的作品,例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儿女情长》,《一支古老的歌》等发现茹志鹃在取材方面,善于抓取生活中的一个断面,一朵小浪花,经过精心而细致的描写,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百合花》就是这样的作品。
在《百合花》这个短篇中。
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在淮海战役的一个小包扎所中,一个小通讯员和一个新媳妇为了一个借与不借一条绣着百合花图案的陪嫁被子,而展现出人物的心里活动,反映人民军队爱人民而人民也热爱军队的军民鱼水情。
茹志鹃一贯的写作特点在《百合花》这个短篇中出也表现得十分突出:语言清新朴实,人物内心活动刻画十分细腻,生动。
加之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情,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
,有人称赞《百合花》可以和孙犁的《白洋淀》媲美,从此足见茹志鹃驾驭语言的艺术功底。
(农夫补白:这个回答剛写了开头,不小心触碰了”发布"二字,结果就发出去了。
当时我又气又急,扯又扯不回来,只好硬着头皮胡乱写了下去,不用点赞,敬请各位读者谅解,农夫在这赔礼了。
)
十几岁时,我在一本旧文学评论杂志上看到著名文学评论家邵荃麟对短篇小说《百合花》的评论,引起了阅读兴趣,后来终于找到了《百合花》这篇小说。
此后几十年,那个形象鲜活的房东小媳妇和那个可爱的新四军小战士的形象,就一直刻在了脑子里,至今不能忘却。
《百合花》是茹志娟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小说创作于1958年3月,写完后却两次遭遇退稿,几经周折,最后才在《延河》杂志发表。
三个月后,大作家茅盾向读者推荐了它,引起文学界的关注,茹志娟因之而一夜成名。
这篇小说虽然是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带给读者的却是清新的气息和人性的光辉,与五十年代其他战争题材的小说形成鲜明的对比。
故事单纯简单,文笔清新自然,是典型的抒情风格的小说,以空灵精致的笔触展示军民间的诗情和厚意,柔美、纤细,洋溢着浓郁的女性气质。
茹志娟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
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晰,细节丰富传神。
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值得称道的,还有这篇小说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鲜活,口语与书面语不露痕迹的融合在一起,形成通俗明快的语言特色。
《百合花》至今仍然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
茹志娟的另一身份,是大名鼎鼎的女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的母亲。
我不确定王安忆的创作受其母亲的影响有多少,她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是不同的女性写作方式。
但是她自小受到了其母亲的文学熏陶是毋庸置疑的。
六十年代,《百合花》因为对人性的描写与当时的政治氛围不符,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这篇小说中闪耀的人性光辉,依然能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温馨和美好。
正因为人性的闪光,才使这篇小说成为不朽的经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