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我也是最近几天整理了书柜,淘汰掉了一部分书,剩下的还是旧书多。
我的旧书被老婆全盘否定,老婆称我读的全是“杂书"。
这些"杂书"主要购买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有四大名著,《沫若戏剧选》、《鲁迅杂文选》、巴金的《家》、《春》、《秋》、《古代白话文小说》、《前汉演义》、《聊斋志异》等古代文学名著。
还有一些外国文学名著,如《契诃夫小说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私舒拉的故事》、《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月亮与六便士》等等。
当时这些书价格便宜,有几角钱或一两元钱一本。
存放到现在也近四十年了,弃之可惜,留下也没时间再读。
每次整理书柜时,都会遇到杨修对鸡肋的说法:"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问题。
有时宁愿淘汰掉装帧精美的鸡汤类软文书,也要保留下那些带有岁月留痕而纸页发黄的老书。
最近十年新书买的少了,原因是一部手机在手,可以阅读各类想读的书籍。
电子业的迅速发展,使读书变的方便快捷,纸质书也离我们渐行渐远。
不过,我感觉纸质书读起来还会有昔日读书的味道,而且,年代久远的老书更是百读不厌、历久弥新。
再旧的书,人生我都舍不得扔掉。
书是用来读的。
读一遍一个意思,有的书读一遍两遍不知所以,也许读三遍四遍就明白了。
读书千遍,其意自见,其言不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