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听课活动感言

学校听课活动感言,第1张

学校听课活动感言 在学校中如果领导不和教师打声招呼直接推门听课,你会有什么感受?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赞成推门听课。

原因有四:一、破坏教学秩序当领导推门的那一刻,这种破坏就开始了。

老师和学生都会在这一刻被这位不速之客所吸引。

这种破坏效果表现在:一是老师心理会产生波动,这种波动会影响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后面的教学效果。

二是学生对来者会产生好奇,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还会不时打量来者。

三是有时会破坏教师精心打造的教学氛围,而这种氛围一旦破坏后极难恢复。

二、体现了对教师的不信任不尊重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应该是彼此尊重的关系,这种尊重不仅体现在干群平时的交往中,更应当体现在课堂上。

应该说在课堂上尊重教师比在其他任何场所尊重教师更为重要。

在教育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听课者要在上课铃响之前进入教室,座在学生后面,上课铃响后,与学生一起起立向老师行礼。

这才是听课的礼节与规则,推门听课,是对教育界优良传统的破坏与颠覆!三、体现了权力的任性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学校开始流行推门听课,有的学校还将其作为基本管理制度进行强化。

殊不知,推门听课只是体现了学校行政管理权的任性与傲慢。

推门听课有四大特征:无礼、横蛮、随意、傲慢。

请问:不经主人(老师和学生)允许推门而入是不是无礼;未经教师同意听课是不是横蛮;突兀而来突兀而去是不是随意;处处显示领导的特权是不是傲慢!课堂是神圣的。

这是教育先贤对我们后来者的告诫,也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心中的一条准则。

而推门听课,将这种神圣摔在地上,摔得粉碎。

当课堂成为权力肆意的舞台,我们何其悲哀!

听课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公开课。

以县(市)乡、校为单位,听课对象,一般为各级教学能手。

听课人,多为各级教育系统业务部门、各级各类教师。

目的主要是演示、推广优质课的经验。

其程序是从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均是公开进行,意在尽量做到好上加好,起到样榜作用。

第二种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结对子互相听课。

由学校和教师共同研究,主要是新教师向老教学习。

作用是传帮带。

时间和形式由相关老师决定。

新教师听课的目的是取经;老教师听课的目的是指出问题,互相交流。

这是学校的常态。

不打招呼听课。

主要是学校领导,其次县(市)区、省级教育业务部门、行政部门听课。

形式不定期,有时课前临场通知。

我有幸被人听,也有幸听过别人。

下面说我自己的两种感觉。

先举例说说我自已被人听课的感觉。

记得是星期一,开课10分钟后,进来三个人,分别是校长、联校长(乡镇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副县长(县级最高教育行政长官)。

校长、联校长熟,县长只听过一次报告,认识。

校长,联校长初师毕业(相当初中),县长是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文科生。

起初有点怵,但毕竟20多年的教龄了。

马上平静下来,虽然不大满意,但是毫无办法。

只好以欢迎各位首长莅临开讲。

主要意思是在提醒学生配合。

那天授课内容是古文《大铁锤传》,课自我感觉良好。

听完课领导们走了,还是笫二天联校长转达的意见:课没说法,只说县长问过我的学历。

批评的是教室的卫生不够好,瓜籽皮满地。

这是事实,因为星期日(家离学校10里,只有星期六下午至星期日休息,星期日必须到校)我寻人盖房子,吃完晚饭已经10点多了,到校后早已熄灯。

此次听课没有给我带来什么祸福。

我多次听过老师的课。

不管以什么身份,都是不打招呼的。

先说因听课碰过的钉子。

课间10分钟我坐教室,老师进教室后,只说了一句话,"今天做作业",直到下课再没有说第二句话。

课后我问过学生教学进度,知道绝对不应该是作业课。

所以,隔了几天我干脆在这位教师开讲以后进教室,可是这位教师尽嘎然而止,还是一句话"下面大家自习"。

因为平时我们同属一个专业,有过很多交流。

并无一点隔阂。

然后我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私下和公开㘯合都不提此事。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再说。

因为,学生成绩好坏,讲课只是"备讲批辅"中的一个因素。

我想不说也许效果更好。

因为,"尊严"是一个老师最大的面子。

作为老师,这一点我很理解。

结果这位老师期末考试成绩全年级八个班,位居二、四,没说法了。

还有一次,听课的对像是高中语文高级教师。

60年代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

曾经是大同二中的教务主任。

我高小、初中的同学。

退修之后,想回家乡照看八十多岁的老母亲,顺便到学校代几节语文课。

这是一位大先生。

初进校的半年,那教案从格式、内容太标准了。

人家是省书法协会会员。

曾经多次作为样榜全校展示。

可到第二年变了,学生有反应,我也有察觉,于是不打招呼听了一节课,很失望。

因为是同学同乡,直话直说,下课后就问他,"你这节课怎么搞的,瞎说八道"。

他也直说,"没备课,连课本也没有带"。

多数老师很正常。

因为不打招呼听课,目的就是掌握其真正的教学水平和态度。

仅仅是一个了解,我记得没有作为考核的标准。

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一般断断续续要听好长时间,听了评,评了听,直到其基本合格为止。

应该说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好现象,所以持肯定态度。

我反对在这个问题上的任何炒作。

学校群体,每个角色都其独特的功能和多年形成的运作模式,内部协调更容易逐步走向合理。

没有实际体验的人,是不会设计出高明的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282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8
下一篇 2022-10-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