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除了西方文学诗歌,其他的课用英语上课,都是没必要的,都在故作高深。
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学以英语为根基,离了英语,确实可能味道就淡了,用英语上课,还说的过去。
其他的课,也用英语上,就是故作高深,我们是汉语国家,听英语(注意,是英语而不是西方代表的科技),怎么也不像英语母语的国家的人,可以直接理解,就是隔了一层。
清华的学生在外语方面,也比不上纯外国语学院的学生。
当学生在脑子里进行这种翻译的时候,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只能单向接受,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没有思考就没有提问,这些教授也就避免了在学生的提问中露怯的可能性。
严重怀疑这些教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他们也许仅仅是西方文献的二传手,转播者。
他们自己对这些文献的理解都未必深入,只能照本宣科,用英语来照本宣科,就显得更高大上,更神秘莫测,更不容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和提问。
由于自己都没有理解透,也就无法准确地用汉语来重新解释这些文献。
这些教授和滥竽充数的古代寓言有的一拼。
都是在装,只是装的方式升级了,用英语来装。
如果我是校长,一定强迫这些教授们用汉语教学,对少数术语,可以说明他的英文写法,便于学生自己查资料的时候蒙圈。
如果我是学生,一定尽量绕开这些教授,选课程,挣学分。
当然还有一种我不愿意相信的可能,也许该大学的设定目标,就是让学生出国,为西方的科技发达做贡献,兼而证明西方体制之发达。
用英语来上课,就把那些英语水平差的学生筛下去了。
西方大学,只需要马上就能贡献的学生,那些理解不了西方语言之美,思维方式之美,西方体制之优良的学生,不容易被西方所用。
尤其对于理科和工科来说,他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和语言无关,没有什么是汉语不能表达的。
即使就是英语的语言学和文学诗歌,在探讨原文的时候,用英语是可以理解的。
当探讨英语语言和文学诗歌方面的理论和科研的时候,用汉语一样可以教学,用英语教学这些内容,不是100%具有合理性。
有合理性,不等于必须如此。
正是因为全英文教学,美其名曰最先进的科研技术和文献都在欧美,所以清华学子潜移默化的想去国外,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不自觉侵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