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冬春季传染病防治

学校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第1张

学校冬春季传染病防治 求文《春季传染病的防治》要求要写出每个传染病的传播方式,症状,还有防御与治疗措施。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

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水痘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冬春季气温比较低,学生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教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

为了御寒,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学生在教室时间长,空气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流行性感冒预防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

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

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

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

肺部可闻及干罗音。

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

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迄今世界已发生过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建设。

如何预防流感呢? 1、常洗手。

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过的地方存活3个小时,所以你应经常洗手。

2、小心封闭的空间。

空气不好的办公室、教室等是很容易传染上感冒的地方。

因此我们应该做到每天让办公室教室等人多的空间多通风。

也可以用淡盐水使你的鼻子经常保持湿润。

3、大量喝水。

大量的水可以将病毒从你身上冲走,并防止脱水症的发生,而脱水症则是感冒的并发症之一。

4、多吃维生素E和C。

维生素E在人的免疫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当中,所以那些不爱吃肉、吃油的人摄入得少。

他们需要补充一些维生素E类的食品。

维生素C有减轻感冒症状及程度的作用,所以可以口服一些,但别过量。

5、流感流行期间暂停集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

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可用紫外线灯消毒,物理药片消毒或用熬醋熏蒸的办法预防流感,也可用中药预防,如口服板兰根等,据认为有一定效果,也有的吃点大蒜、喝点姜汤,也可能有预防作用。

6、流感病毒侵入机体以后是否引起发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的侵袭,因此平时要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要有充足的睡眠,这是预防流感的基础措施。

7、一旦发生流感,主要是加强护理(发病后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发热、头痛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防止出现并发症。

肺结核的预防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

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肺结核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主要包括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环境清洁。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5、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抗病能力。

6、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水痘的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

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

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

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

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一、春日出游引发“红眼睛” 阳光明媚,外出游玩的孩子越来越多。

可是一不小心,就出现红眼睛、流眼泪,经过检查,原来是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过敏儿童增加也和室外过敏物质(比如各种花粉等)有关,这类孩子外出旅游要减少和花粉的接触。

过敏性眼结膜炎往往随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伴发,经常出现在花粉较多的春秋花季,导致眼红、眼痒、流泪和异物感。

这种疾病容易出现季节性反复发作,对儿童身心、健康和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现已证明,患儿对某种物质形成过敏,除遗传因素外,还和胎儿时期和出生后1—2年内反复接触某种低浓度过敏源有关。

专家建议,如果能在儿童出生后1—2年里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各种过敏源浓度,就能防止、减少儿童过敏的形成;如果已经形成过敏,就尽量不要再接触过敏源,这样可减少、终止过敏性疾病的发作。

同时,通过特定的方法,比如脱敏疗法、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对预防过敏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四种疾病随春到 二、甲型肝炎:春季是甲型肝炎的好发季节,是由甲肝病毒所致的传染性肝炎。

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

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在接触甲型肝炎病人半个月至一个月后的时间里,凡出现发热,没有其它原因,如吃得过饱、吃了油腻食品、夜间睡眠不足等可以解释的吃不下饭,甚至饭后恶心、呕吐、乏力,连上一步楼梯都感费力、面黄、小便像浓茶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预防措施是加强粪便管理,及时隔离病人,搞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

三、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冬春季急性传染病。

目前对这种病尚无令人满意的特效药物,病后不及时诊治,病死率相当高。

在这个季节,一旦出现突然畏寒、继之高热、面红、颈红、胸肩部红、貌似醉酒、伴有头痛、眼眶痛、腰痛和皮肤粘膜有出血点的病人,应及时求治。

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俗称脑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好发于冬春季,男女老幼都可得病,其中儿童为多。

在流脑好发的季节里,要注意积极预防。

一旦发现突然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惊厥和皮肤粘膜有出血点的病人,应加以注意尽早就医。

早期发热,随后头疼,继而呕吐,这三大症状被医学界称为“流脑信号”。

如不及时治疗,危险性很大。

因此,要注意保护易感儿童,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治疗。

“流脑”是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型脑膜炎。

“流脑”一般表现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春季由于天气冷暖不定,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为高发人群。

根据病情,“流脑”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后者尤其值得重视。

暴发型流脑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往往在24个小时甚至6个小时内就可出现严重的休克和呼吸衰竭,病死率极高。

因此,在“流脑”高发季节,若病人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有突发高热、身上发现出血点、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情况,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不得延误病情。

通过对传染源的隔离来预防“流脑”比较困难,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我国已对儿童预防接种多年,保护率可达90%以上。

专家提醒人们特别是家长们,不要忘记给自己和孩子接种“流脑”疫苗。

同时,人口密集的单位如发现多例“流脑”,应对密切接触者考虑短期用磺胺嘧啶预防。

该病患者居室应开窗通风,病人使用的被褥应在太阳光下曝晒消毒。

五、 风疹以幼儿发病为多。

怀孕妇女特别是妊娠早期得了风疹容易引起胎儿畸形。

此病多有发热,体温不太高,1~2天后面部、颈部皮肤出现淡红色疹子,在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无疹子。

在风疹好发季节里,孕妇尽可能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尽可能戴口罩。

|春季小儿感冒绝不能小看 春季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白喉、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膜炎等多种小儿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季节,要防小儿呼吸道感染。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儿科专家说,由于个人的免疫力状况不同,一部分患儿可能什么药也不用就会痊愈,但如果连续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就要立即去医院,因为这些表现与春季常见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初期症状极其相似,极易混淆,因此春季小儿感冒绝不能小看,不要乱用感冒药,应由医生检查、确诊后再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如果只是单纯的病毒感染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只需多喝水、多休息即可,但如果是细菌引起的感染,则需要用抗生素药物或住院治疗。

在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的日子,家长应掌握一些 *** 作简便、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 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接种各种疫苗; 2.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定期用各种空气消毒剂喷洒房间 3. 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4. 孩子的被褥、衣物、手帕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食具、玩具和便器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传播; 5. 由于孩子新陈代谢率高,运动量大,平时不要让孩子穿得太多,要让孩子习惯冷一些的环境,同时要注意让孩子多做户外活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6. 如果家中已有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饮食起居用具应该专用,家属接触病人时应戴上口罩; 7. 当幼托机构、学校发生呼吸道积聚病例时,应配合幼托机构、学校,及时告诉保健老师,必要时上医院就诊; 8. 饮食上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以适当给予一些酸甜的食物,如糖醋排骨、鱼等,另外还可以选用豆制品、肉、鱼类、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猩红热 是春季高发的传染病,多见与幼儿。

主要特征是发热、咽痛、遍体细红色丘疹、面颊红晕、口周苍白、舌苔鲜红似草莓状。

患儿的护理很重要。

居室保持干净,阳光充足。

患儿最好不要卧床休息,近食流食,多喝水。

还要注意口腔卫生,加强皮肤护理。

流行性腮腺咽 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腮腺发炎肿起,以春季为发病高峰,3-15岁的儿童易发此病。

预防重点应保护有接触史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因该病对男性性生殖气管会产生损害。

在流行季节可进行药物预防,如板兰根煎水口服。

春季防治儿童发疹性传染病 冬春之交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尤其是一些好发于儿童的以皮肤发疹为主要表现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其病变经过大致相同,应根据各自的发病特点,以及特征性皮肤症状予以鉴别。

风疹 多见于儿童。

皮疹始见于面部,为粉红色斑疹,轻度痒感。

24小时内迅速蔓延到颈部、躯干、四肢,1~2天内渐消退。

往往下肢见到皮疹而面颈部皮疹已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在发疹前24小时左右,患儿耳后和枕骨下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患病初期可在软腭、颊部出现暗红斑,为诊断要点之一。

风疹也可在青年或成年人群中流行,在发疹前1~2天有发热、头痛、咽痛。

妊娠3月内孕妇患风疹可引起流产、死产、早产和胎儿畸形。

故当孕妇接触风疹患者后,应立即注射丙种球蛋白紧急预防。

麻疹 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表现为高热、眼结膜充血、怕光、分泌物增多、流涕

有没有春季如何预防传染病讲座体会,要100字以内的。要快,学校让交。如何预防儿童冬季传染病?

要做好儿童传染病预防,首先要了解高发疾病有哪些?冬季是我国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之一,以病毒性感染多见。

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每年冬春季都会在儿童和成人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流行。

儿童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一般是一个城市或地区流感流行的前哨,因此成为社会的关注点。

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在低龄儿童中更为常见,在儿童重症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居首位。

肺炎支原体和百日咳等病原也可在儿童中引发较为严重的感染。

我国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还有麻疹、风疹、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及腺病毒感染等,今年冬季猩红热、百日咳和流行性腮腺炎也较去年明显上升。

此外,秋冬季也是儿童腹泻的高发季节,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腹泻较为常见。

近期我国南北方均已进入冬季传染病高峰季节,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目前门诊就诊病例中以流感为主,还有部分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

关于如何预防冬季流感,有以下几点建议: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首先要从防护开始,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提高个人健康素养。

当家长带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要提高家庭防护意识,避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传播。

幼儿园、学校出现感染病例应及早采取隔离措施,切断传染源。

要注重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

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人员推荐服用奥司他韦或疗效明确的中药制剂预防感染。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除了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猩红热等病种的报告病例数,也居高不下。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说说这些疾病。

它们来势汹汹,咱们也要一级战备,保护孩子!流行性感冒今年夏天以来,“流感”就开始高频出现。

8月,香港爆发流感,致300余人死亡。

9月,北京疾控中心预警,流感强度增大,高峰有前移态势。

昨天(12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发布:我国已进入流感高峰季节!病例比例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

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它有3大特点:传染性非常强可以通过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染,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染。

而且,流感具有2天左右的潜伏期,期间虽然不会表现出症状,却已经携带流感病毒,具备传染性。

感觉更难受,症状更严重流感比普通感冒难受得多,症状也严重得多。

被传染上流感,通常会突然高烧(温度可能达到39~40℃)、乏力疲惫、头痛、浑身疼,症状可以持续好几天。

孩子容易并发肺炎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如果得了流感,合并肺炎、心肌炎、脑膜炎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几率,要比普通人高很多,应格外注意预防。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流感呢?育学园诊所的孔令凯医生表示:体温一下子飙升到39、40℃、干烧、不怎么流鼻涕,退烧后精神还不错,那基本上就是流感了。

另外,孔医生提醒家长,不要以为已经得过流感就不会再得了,等孩子病好后,孩子和家里的老人都要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好的防护措施。

医生提醒流感高发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无论家长还是孩子,如发现身边有类似“感冒”症状者,尽可能在其打喷嚏、咳嗽时远离或遮掩住自己口鼻,然后及时洗手。

室内每天开窗通风。

家长外出归来,洗手洗脸、漱口、换衣服。

咳嗽打喷嚏时避开孩子,擤鼻涕的纸巾及时丢弃。

6个月以上的孩子和成年人(包括哺乳期的妈妈)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更多流感相关知识看这里:《“流感”提前爆发!这个办法能预防!》轮状病毒/诺如病毒除了流感,感染性腹泻的病例也一直居高。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都是常见的导致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

轮状病毒因为多发于秋冬季节,所以也被称为“秋季腹泻”。

典型症状是:最初1-2天常伴有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可能会带少量粘液;常伴随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轮状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病程通常一周左右,家长护理时应注意预防脱水,以及肠道受损继发乳糖不耐受导致的更长时间的腹泻。

诺如病毒虽然全年都可能发生,但也多发于冬季,尤其是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常发生在幼儿园、餐馆等集体就餐的场所,也常表现为“先吐后泻”。

腹泻、腹痛、恶心及呕吐的症状比较明显,还可能出现肌肉痛、头痛、畏寒等全身症状。

与轮状病毒感染相似的是,诺如病毒感染也是自限性的,过几天就会好转。

国内的口服补液盐III 出现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这样的感染性腹泻,一定要注意补充液体,预防脱水,必要时使用口服补液盐,给孩子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孩子超过4小时没有排尿(可能有脱水),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让你觉得担心,一定要上医院看看。

小编提醒病毒感染性疾病没有特效药,可以理解为通过拉肚子把病毒都拉出去,等待病程过去就好了。

所以通常情况下也不建议给孩子吃止泻药。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主要经由粪-口传播,一定要注意勤洗手。

手足口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7月份,小编夏天推送过相关文章(回顾看这里)。

但根据北京疾控中心连续几周的提醒,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一直位居前5名,所以也有必要再讲一讲。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

它和疱疹性咽峡炎是“近亲”——引起这两种疾病的病毒非常相似,甚至有些是相同。

区别在于,手足口病主要表现在手、足和口部这些部位出现疱疹;疱疹性咽峡炎顾名思义主要表现于口腔出现疱疹。

手足口病的典型疱疹症状 育学园诊所的马红秋医生提醒家长:手足口病除疱疹外,还会出现一般病毒感染的表现,如发热、没有力气、浑身痛、咽痛等等,家长对症护理即可。

饮食上,小宝宝不会说,可能会因为咽痛而抗拒喝奶喝水,不愿吃东西,可以吃流质和半流质的,偏凉一些的食物。

护理上,如果宝宝出现发热,及时给予退热药。

通常来说,口腔的疱疹1周左右就会恢复。

手足的疱疹,可能会持续10天左右,甚至会在疱疹处出现皮肤脱皮。

如果发现宝宝有异常表现,如高热不退、精神状态不好,要及时就诊。

医生提醒手足口病通常有3-5天的潜伏期,携带病毒并不一定有症状,所以要注意卫生勤洗手。

另外,疫苗接种是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措施。

我国已经上市了针对EV71这种病毒的手足口疫苗(重症病例多是由EV71这种病毒引起),6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可以接种。

猩红热猩红热也是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但尤以冬春季发病为多。

这是典型的猩红热孔令凯医生说,猩红热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典型特征为:感染后通常先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咽峡炎;之后1-2天,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丘疹,疹子间没有正常的皮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这样的症状,应该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按照疗程服用抗生素,不要自己擅自停药或减少药量。

相关推荐:宝宝起湿疹?那可能是冬天的痱子!请点击下方 崔玉涛育学园“查看官方网站”,了解更多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301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8
下一篇 2022-10-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