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除了骑马作战的军队外,还有比较特殊的骑兵,其中便有战象骑兵和骆驼骑兵。
与战马相比,战象与骆驼的体型更为庞大,当成阵营的战象骑兵或骆驼骑兵冲锋陷阵时,总会令人心惊胆战,尤其是战象骑兵,具有可怕的威力!(一)战象骑兵与蒙古铁骑的较量单纯说战象骑兵威力巨大,或许很难有说服力,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来作对比。
当时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骑兵所向披靡,但在向印度扩张时,却遭受了巨大挫折。
而失败的原因,便是印度的战象骑兵太难缠了。
1397年,成吉思汗的后代帖木儿发兵印度,开始向南亚扩张。
结果,原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蒙古铁骑,却在这一年遭受到了严重挫折。
当时印度的部队包括4种,分别为马兵、战车兵、步兵和战象骑兵。
一般在作战时,印度军队会让战象骑兵排在前列,如果两军交战,蒙古骑兵首先会遭遇象战,将很难应付。
据记载,在当时的一次大规模战斗总,印度派出了120头战象,每头象背负一个战楼,每个战楼内配备有12-14名士兵,士兵主要使用弓箭,当近距离作战时,又用长矛等武器。
由于战象身体庞大,且嘶鸣声震耳欲聋,因而使得战马不敢轻易前进。
处于战楼之上的士兵,便借此机会用弓箭、长矛等武器对蒙古骑兵进行攻击。
如此一来,原本依靠战马冲杀的蒙古骑兵,在战象的面前变得十分慌乱,很多蒙古士兵还未及到战象跟前,便已被射杀马下。
初遇战象骑兵的蒙古铁骑,饱尝苦头,这足以说明战象骑兵的威力之大。
当然,这多少也与蒙古士兵尚未适应与象兵作战有关。
但即便如此,双方的战斗力还是存不小差距的。
(二)骆驼骑兵在小亚细亚战场上的亮相至于骆驼骑兵的情况,历史也有记载,其中比较有趣的是于小亚细亚西部的经典战例。
当时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领兵在外,但敌对势力居鲁士乘机围攻了他的都城,此后克洛伊索斯率大批骑兵回防。
从双方军力来看,克洛伊索斯占据绝对优势,因为居鲁士一方骑兵很少。
不过,在这场战争中,居鲁士却动用了骆驼骑兵。
由于吕底亚军队从未见过骑着骆驼打仗的敌人,因而不少人干脆吓得往回跑。
当克洛伊索斯骑兵溃散后,居鲁士军队一拥而上,取得了完胜。
在这场战争中,骆驼骑兵其实并未与吕底亚骑兵发生太过惨烈的厮杀,它的主要作用是“威慑”。
所以说,历史上是存在着战象骑兵和骆驼骑兵的,而且具有相当精彩的经典战例。
据战斗表现来看,战象奇兵堪称是威力巨大,但却不适应远距离奔袭,而骆驼骑兵,在历史上则曾吓得对方溃散奔逃,也算是战斗值颇高了。
这个似然是有,而且也是在古代和近代军事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战象世界史上使用战象的国家很多,尤其是古典时代,因为当时整个北半球相对温暖湿润,所以不管是亚洲还是欧洲,大象的分布范围都非常广泛。
在当时的黄河流域以及伊比利亚半岛,都有大象的足迹。
在我国的古籍《尚书》上就有记载“商人以象驱东夷”,就可以知道早在商代,中国就已经有象兵这种兵种了。
同样的在迦太基将领汉尼拔远征罗马的时候,就有从西班牙带去的36头战象,虽然在翻过阿尔卑斯山之后,战象只剩下一头,但也是足以说明战象在军队中的地位已经凸显出来。
亚历山大东征期间,曾经打遍西亚无敌手的马其顿方阵,在面对印度战象的冲击时,也是几度濒临崩溃。
双方战斗期间,亚历山大军的左翼直接被战象冲破,士兵惨遭屠杀。
罗马和波斯鏖战期间,波斯人的战象也曾经给罗马人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后来因为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大象的分布区逐渐向南推移,到中世纪时期,战象也只有南亚、东南亚和北非尼罗河上游才有分部。
因此拥有战象的国家也就被局限在了这些地方。
战象之所以威力巨大,是因为大象的体型庞大,像一头成年亚洲象,少说也得3-4吨的分量,一脚跺下去,一般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器械也就废了。
而且大象非常聪明,在自然界智商排的上前五,因此对于人类的命令可以做出充分的反馈。
当然,大象也有很大的隐患,恰恰是因为太聪明,因此大象有着极强的自主思维,当战场的局势对战象一方不利时,大象会做出判断,然后转身落荒而逃,搞不好还要把自己人在踩踏一波。
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像当初洪武年间越南人进犯云南,明军将领沐英利用狮牌、火铳和火箭,成功的吓退了大象,并且落荒而逃的大象还把越南自己人给重创了一波。
英国人和孟加拉大公于1757年爆发的普拉西之战中,原本印度人是有着较大的人数优势的,而且有一百多头战象,结果英军火q齐发,将孟加拉的战象吓得四处奔走,最后直接踏破了孟加拉军自己的阵营,给英国人送了个大辅助。
不过总的来说,战象还是非常好使的,可以说在冷兵器时代,战象就是坦克一般的存在。
莫卧儿帝国苏丹阿克巴大帝还非常创新的将佛朗机炮安置在了大象的背上,更是有了坦克的影子。
骆驼兵除了战象,骆驼兵也是除了马骑兵以外一种非常常见的骑兵兵种。
在没有高桥马鞍和马镫的年代,双峰驼的双驼峰可以稳当的将士兵固定在骆驼的背上,从而能让士兵更好的挥动手中的兵器。
而且不管是单峰驼还是双峰驼,都是体型庞大的动物,如果去过动物园就会知道,骆驼的体积至少是战马的1.4-1.5倍,虽然速度不及马匹,但是骆驼身上可以散发出一种味道,可以让马骑兵的马匹异常躁动,而且随时有溃逃的可能。
在阿拉伯帝国崛起的时候,曾和拜占庭在叙利亚发生过几次大战,其中有一次就是阿拉伯骆驼骑兵因为位于上风向,使得骆驼身上的气味散发到了拜占庭军中,最后拜占庭骑兵的马匹慌得一批,然后军中大乱,阿拉伯人趁势攻击,大破拜占庭军队,并夺取了叙利亚。
此外,骆驼相比于马匹,耐力要更好,可以在沙漠和戈壁地区长途奔袭。
而且负重能力也要更强。
在中亚地区,德里苏丹和后来的莫卧儿帝国,以及中亚的准格尔汗国都有装备有回炮的骆驼骑兵,并且会采用具有高防御和高机动性的驼城战术来维持移动火力。
在清军和准格尔的战斗中,自凡是清军缺少重火炮掩护,就必然要吃驼城战术的大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