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楼指城墙上的门楼,是"城"的标志,其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和民族的风采。
我国古代城市的一种防御建筑,城楼之间城墙相连,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
多形成于明代。
在古代或近代的中,砖木结构的城楼是瞭望所,是守城将领的指挥部,又是极其重要的据点。
到了现代的守卫中,其功能不足以为然了。
古希腊神话故事英语作文古代的日记是什么性质?其作用是什么?可能很多人认为,日记是近代才出现的文学体裁。
实际上,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日记这种东西出现的时间都是比较早的。
在西方,最早的日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纪事历。
古希腊的“纪事历”只要是用来记载天体运行的历书,“纪事历”是西方农耕民族以及游牧民族对四季和气候变化预测的依据。
和今天主要用来记载私人事件不同,早期的日记还用来记载各种民俗庆典,宗教等。
西方的日记慢慢的出现了我们今天日记的特点。
比如说会用来记录每天生活经验,甚至用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心得。
文艺复兴以后,日记这一东西逐渐受到西方人的重视,《塞缪尔·佩皮斯日记》更是成为西方日记中最具代表性的。
佩皮斯生活在文艺复兴发生后的17世纪,在当时,他是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也是英国现代海军的缔造者,曾任英国海军部长。
在他留下一百多万字的《塞缪尔·佩皮斯日记》中,记载了伦敦大火和大瘟疫等社会事件,也在里面记载了自己对宗教的虔诚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抒发,还有他对这个世界敏锐的认知能力。
这一切,构成了这部伟大的日记。
我们今天的人会把日记上锁以防止被人偷窥,而《塞缪尔·佩皮斯日记》在当时是用密码缩写而成。
这部日记直到1825年才被人们解读出来,到了二十世纪才出版了未删减的版本。
说完西方的日记,我们来说说中国的日记。
中国的日记,同样也历史悠久。
我们现在所能够看到的甲骨卜辞,可以说是中国“日记”体例的最早记载,这些甲骨卜辞是依照干支记日录事的。
虽然这些东西充斥着占卜内容,不过,这并不影响它成为日记在中国最早的记录。
西汉武帝时期,有《禁中起居注》,不过这不是按日,而是按照月份成册的。
南朝时期的《荆梦岁时记》一书中,作者宗懔按照具体日期,记录自己身边的生活和民俗。
唐朝开始出现了有类似于现代日记体例的日记,据冯贽《记事珠》“于授幼年读书,数珍珠以记,日则一遍”,唐朝冯贽已经有写日记的习惯了。
宋代时期,日记开始广为流行。
据《清波杂志》记载:“元祐诸人,皆有日记”。
可见,宋朝文人写日记,在当时已经形成一种风气。
马圈湾出土的西汉木牍写日记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其实古人也喜欢写日记,记录那些重要事件、个人或他人的言行,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等等。
根据学者研究,中国人写日记“萌芽于唐,发展于宋;衰落于元,盛于明清”,可分为官场工作日记、旅行考察日记、读书创作日记、个人起居日记等几种类型。
古代的日记也叫“日录”、计日”、“日志”、“日历”等等,汉朝古墓出土文物“木牍”,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日记实物,当时还没有纸张,因此,写在木片上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扬州群众整修水沟期间,发现了一座西汉古墓,这座古墓中出土了十三件木牍,其中的“日记牍”上面,记录了墓主人生前的私人日记。
王奉世木牍专家整理得知,墓主人叫王奉世,死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十二月十六日。
根据对王奉世夫妇的遗骸鉴定,发现头骨异常,疑为生前遭到了长时间的重压,死亡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他的妻子年龄更小,大约二十岁上下。
王奉世犯了罪,在监狱中记录了生前的监狱生活,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字脱落、或已无法辨认,根据残存的文字,可以获得一些信息。
汉代王奉世“日记牍”(摹)到监狱探视王奉世的人来自临近的郡县,有高密(今属山东高密)的、堂邑(南京六合区)的、敦于(山东安丘)的。
其中“陈忠”、“徐延年”两人,在日记中出现过两次,应该是墓主人的亲戚,或朋友。
唐太宗在位时期,大臣韦执谊出使西突厥和石国,三年时间写成的日记结集出版,称为《西征记》。
唐宪宗时期,文人李翱撰写的《来南录》,其日记特征很明显,虚少实多。
《来南录》李翱应岭南道节度使杨於陵征召,他从洛阳出发,历程七千六百里抵达岭南,出任杨於陵的幕僚,《来南录》就是这漫漫旅途的旅行日记,其中时间的记录非常详细,事件则相对简略。
宋朝人写的日记,开始记录天气的“阴”、“晴”、“雨”、“雪”等气象信息,和今天的日记格式十分相似。
北宋的官场流行写工作日记,如司马光、王安石等人的日记,成为史家的重要资料来源。
南宋人热衷写旅游日记,如陆游从山阴(浙江绍兴)到夔州(重庆奉节)赴任,写了《入蜀记》;范成大从成都调到临安(浙江杭州),途中写了《吴船录》,这些可公开的私人日记,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郭畀手写日记元朝书画大师郭畀[bì]《客杭日记》,开头必写天气,如“初三日,雨”、“初六日,晴”、“十一日,又雨,湿热”之类,这些气象信息,为现代人研究古代气候,提供了宝贵而翔实的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