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兴趣爱好广泛的教育领域的一线老师,愿意和您交流教育领域的一些问题。
前些年,有较长时间没看到我的人见面招呼后,好些人觉得奇怪,问我怎么还在教书,言外之意是说我怎么还没做上行政当上领导。
现在许多人也还奇怪我还在教书,觉得过了五十的我应该到既清闲又实惠的后勤。
他们觉得,一个人要么就是应该当官做行政,应该有所追求;要么就是清闲轻松。
由此看来,一个学校里边的老师都想当行政,都想往后勤去,这种现象是再正常不过的。
有人认为,当行政是自己的理想,是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各有志,无可厚非。
有人认为,许多人想当行政,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是为了多吃多占。
我觉得这种看法有失偏颇的。
不可否认,当上行政之后,上课的节数减少了,有的甚至还少得很多,但其他方面的工作量大了,尤其这几年为了迎接检查的表表册册多,经常加班。
还有平时的周末和寒暑假值班,也要耽误很多时间,多吃了几餐饭,多拿了点补贴,也是付出所得。
做行政,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统筹安排、协调工作、人员调配等等,事无巨细都要弄得妥妥帖帖的,才能让整个学校运转正常,不出纰漏。
特别是大的学校,更是如此。
只有有领导才能、领导艺术的人才做得好。
学校的后勤,清闲而又还实惠,老师当然愿意做了。
教了几年书的老师基本上都能体会到一线教师的艰辛,感受到了与学生斗智斗勇的无奈,如果能有机会到后勤去脱离学生,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
特别是上了岁数的老师,教学上有些吃力,对老师这个职业也有了倦怠,此时离退休不远,安排到后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后勤只有那几个岗位,不是谁愿意去就能去的,许多人只能是空想,何况一线更需要老师。
都想当行政,都想到后勤。
如果是教而优则仕、能而优则仕的话,那还好,至少风气正,为着学校的发展,而且还会促使愿意走这条路的人努力上进。
您有什么不同看法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这种现象很正常啊,有句老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也反映了一部分人的心态。
学校分为前勤和后勤两部分。
前勤主要指一线代课人员,后勤主要是指宿管、安全、门卫、水电、维修、办公室等人员。
前勤和后勤相比,前勤需要代课,天天与学生打交道,还需要完成很多与教学相关的工作,并且有教学质量的巨大压力。
各种工作一个接着一个,忙的应接不暇,不但忙而且还累。
而后勤则不需要代课,只要完成分管领导安排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脱离了课堂,没有教学上的压力,相对轻松。
所以很多教师都千方百计地申请到后勤岗位上去。
现在在后勤岗位的都是哪些人?一是人脉好的,和学校负责人关系好的,又不愿出力的,干脆到后勤上去干吧。
二是一些身体不好的,又不到退休年龄,学校总得安排一个岗位啊,那也到后勤去吧。
三是一些确实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班级管的乱七八糟,成绩又不好,干啥啥不行的人,也把他们调到后勤吧。
四是年龄偏大,又评上职称的,不想在一线出力了,大好的年华都奉献在讲台上了,干脆自己申请到后勤去歇歇。
前勤岗位上都有哪些人?在前勤上的大都是年龄偏小,或者职称未晋上的教师。
有的是在初级职称、有的是中级职称,还有未定级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教师。
有的老教师年龄虽然大了,但是为了晋升职称,必须在一线苦撑着。
既然你想晋升职称,你就必须代课,不带课是不允许的。
你就和青年教师一个平台上,和青年教师比高下,比成绩,比备课,比活动。
在评职称的时候,20年教龄的和30年以上的同台竞技,就看谁的积分高,高的上,低的下,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一是改变学校考评方式。
前勤后后勤各有一套考评办法。
前勤的按照工作量的大小对教师进行考评。
后勤的按照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考核。
向前勤教师倾斜。
在评先树优、职称晋升上主要倾向于一线教师。
不能前勤后勤一个考评办法,干活多的得不到荣誉,不干活的反而得到大把的荣誉,让一线教师心里不平衡。
二是定岗位。
前勤人员相对工作压力大,要充实一线代课人员数量。
后勤人员工作压力小,那就定编定岗,尽力减少后勤人员数量,通过增加工作量的办法调节。
不能出现前勤人少大家不愿干,后勤人员庞大臃肿的失衡现象。
总之,学校的前勤和后勤岗位都是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学校要合理调节各个岗位人员数量,真正体现干得多得到的多,干得少得到的就少的用人机制,体现公平,激励干事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