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微腐败方案

学校开展微腐败方案,第1张

学校开展微腐败方案 幼儿园微腐败制度

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按照市委决策部署,市教育工委决定在市直教育系统开展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以下简称专项整治工作)。

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取得成效,结合教育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结合“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聚焦以权谋私、处事不公、作风不实、滥用职权等突出问题,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认真整改、严肃问责、标本兼治,集中开展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使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明显加强,人民群众对正风反腐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明显向善向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加强党的领导。

专项整治工作由市教育工委统一领导,教育纪工委牵头组织协调,石油分局、市直学校、机关各科室参加,齐抓共管、合力推进。

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全面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责任落实。

(二)充分依靠群众。

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调动群众支持和参与的积极性,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专项整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三)严格依规依法。

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促进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不折不扣落实,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策意识、法纪意识和自律意识,严格依规依法办事。

(四)坚持标本兼治。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把加强教育、严格管理,自查自纠、边查边改贯穿始终。

坚持挺纪在前、宽严相济,把自查从轻、被查从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贯穿始终。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制度建设,把推动建立“三不腐”长效机制贯穿始终。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范围。

局机关、石油分局、市直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

(二)重点问题。

紧盯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重点整治以下4类问题: 1.以权谋私问题。

重点整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雁过拔毛”、虚报冒领、克扣侵占;教师违规接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礼金等问题。

2.处事不公问题。

重点整治在贫困生补助、教师招聘、招生工作上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等问题。

3.作风不实问题。

重点整治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疾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工作推诿扯皮、应付了事等问题。

4. 滥用职权问题。

重点整治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造成重大工作失误或不良影响的问题。

四、方法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动员部署、学习讨论等形式,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使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专项整治是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迫切需要,是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的有力保障,切实增强开展专项整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开展自查自纠。

认真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通过民主生活会、谈心交流、谈话函询等形式,运用党内政治生活解决存在的问题。

组织引导党员、干部采取自己找、群众提、同事帮、领导点等方式,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正视问题、把握机会、主动整改。

要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逐一整改落实。

对于主动查找和纠正问题的,依纪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理;对于消极应付、拒不纠正的要从严、从重处理。

(三)加大查处力度。

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着力发现问题线索。

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形式,甄别问题、划清责任,宽严相济、分类处置。

加大对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查处力度,集中查处一批群众反映强烈、性质比较恶劣的典型案件,特别是严肃查处有错不纠甚至不收敛、不收手的顶风违纪行为,保持惩治“微腐败”的高压态势。

(四)强化责任追究。

用好问责利器,以强有力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对于履行“两个责任”不到位,专项整治工作组织不力、走过场的,严肃追究有关党组织责任。

坚持“一案双查”,既查主体责任,又查监督责任;既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又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五)加强经常性教育。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政策法规和纪律规矩教育,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基层党组织要履行政治责任,发挥政治功能,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对专项整治中发现有问题、犯错误的同志,以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为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纠偏纠错,及时回归到正确轨道上来。

(六)健全制度机制。

着眼长远长效,坚持纠建并举,针对专项整治发现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建立健全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工作程序和监管办法,堵塞制度漏洞,推动源头治理。

加大党务、政务公开力度,落实监管职责,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真公开、全公开、长公开。

五、工作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共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5月初)。

召开市直教育系统动员部署会议,印发实施方案;各单位结合实际,聚焦突出问题,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表,进行广泛深入动员部署。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5月初至6月)。

采取召开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专题生活会,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自查自纠。

自查自纠结束一周后,要形成专题报告,由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逐级上报。

第三阶段:集中查处(7月至9月)。

对专项整治中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由纪检监察机关分类集中查处。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10月至11月)。

各单位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归纳提炼经验做法,梳理存在问题隐患,进一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巩固整治成果,健全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市直教育系统“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专项整治工作,定期研究,持续督导,强力推进。

各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专人负责。

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各单位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靠前指挥、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各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专项整治工作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专项整治取得成效。

(二)坚持统筹推进。

要把专项治理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化机关作风整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深度融合、统筹推进。

要把正风肃纪与激励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统一起来,既要对涉及违规违纪的基层党员干部进行严肃查处,体现越往后执纪越严;又要注意保护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区分问题性质,支持保护广大党员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

(三)加强督导检查。

结合“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要建立定期报告、举报登记、分级调度、明察暗访、查否复查等制度,加强对各单位落实责任、自查自纠、问题查处、责任追究等情况的督促检查,特别是对群众反映问题较多而自查发现问题较少或零报告的,进行重点督导检查。

同时,把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情况列入巡察工作范围,作为年度述职述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充分发挥基层纪检委员作用。

加强基层纪律检查委员队伍建设,激活全面从严治党“末梢环节”,是当前党建工作中的一项创新性工作。

在“微腐败”整治过程中,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充分发挥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作用的意见》(沧字〔2017〕21号)要求,让基层纪检委员积极参与到基层的民主决策、政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监督中来,用好用活这支队伍,使纪检委员真正成为基层事务的监督者、群众利益的代言者。

确实把“微腐败”整治过程,作为充分发挥基层纪检委员效用的过程,作为打造我市教育系统监督执纪品牌工程的过程。

加强督导检查。

结合“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

黑龙江22名教师涉嫌“微腐败”:考研命题教师收费辅导考生、中小学教师补课收礼金、高校教师帮学生舞弊。你怎么看?

反复读题主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总感觉乱七八糟的,不知道你平时看问题是否很偏执?还是你对教师群体自来黑呢?你不能拿小概率事件去否定一个群体,否则,你这样造势不更让不明真相,看问题偏激的人憎恨老师了吗? 师德沦丧的只是一小部分,绝不能以偏概全,我们要客观看待行业内的现象。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股非常不好的风气,对教师和医生这个行业领域总是持负面的印象和看法。

这股风之所以长期刮,根源在于供需关系出现扭曲与变态。

试着回想一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有黑老师的现象吗?为什么几乎没有呢?因为那时家长们的心态普遍比较好,对待高考这件事相对要理性。

大约从九十年代以后,人们的价值观开始逐渐异化,尤其家长对待老师的态度明显和原来不一样,部分家长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采取非正常手段去攻破教师的师德底线。

如此说,大家就清楚导致师德出现问题的源头在哪里了吧?关于部分在职教师违规辅导和有偿补课,必须要加大打击力度,最好发现后即刻开除。

由少部分在职教师利欲熏心而导致的破坏公平秩序问题,现在终于在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后被教育部高度重视,随着有关禁令的出台,很好地遏制了一些在职教师的私欲泛滥。

如题主所列举的问题,并不带有普遍性,只是极个别现象。

现在关键问题是查处与打击的力度必须要升级,还有广大家长要配合举报,只有让这些缺乏师德的无耻教师如过街老鼠一样处于被时刻监督之下,才会打击他们的嚣张态势。

当然,最有效的管理办法莫过于发现一起,严办一起,最好即刻开除,才能极大地震慑那些抱侥幸心理的教师。

利益链之下的参与者,已经繁衍出两到三代人,必须要遏制这种代际感染。

如果你认真去观察和思考,会发现像题主所提及这些异化现象,其实已经传播两到三代人了,并且这种代际关系还日趋呈现周期缩短化。

这本身并不难理解,因为年轻一代学好不容易,学坏却非常快。

只要把自已介入利益链之中,很快就会把社会上的潜规则学活学透。

所以说,如何遏制代际感染,净化教师、家长、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才是需要有关职能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然,还有把住年轻教师入口的问题,因为教师素质如果从最初就很差,入职后再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学坏更快。

结束语:看社会现象需要理性,绝不能因为少数不良现象,或不正常的风气,就全面否定一个行业人的从业人员,就如教师职业,这可是关系到培育下一代人才的大事。

如果教师素质偏低,没有对职业的忠诚,更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心灵世界,自然很难把教师职业做好,更不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教育出了问题,根源还是思想出了问题。

现在的大多数人追求的都是名利,是金钱至上,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中国的经济进步了,思想道德却滑坡了,现在已经出不了像民国那样的大师了,连教师都腐化成这般模样,令人痛心啊。

我们丢掉了儒学,我们也失去了社会责任与担当,可悲可悲。

现在又有几人能喊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振奋人心的话。

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是不能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民族堪忧。

为人师表,教师就是学生的表率,教师无师德,学生如何拥有健全的人格?一个好的老师,将影响他教过的所有学生,民国大教育家叶企孙,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的人格没有几个人能与之相比,他的精神深深音影响他的学生们,两d一星的功臣一多半是他的学生。

教育强则民族强。

再看看黑龙江这22名教师的行为,真是妄为人师啊!痛哉!痛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453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9
下一篇 2022-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