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前校长龚克的建议值得教育部门和高校考虑。
历年来有不少中国富豪捐资美国高校,有捐数百万美元的,有捐上千万美元的,有捐数千万美元的,有捐上亿美元的,也有捐数亿美元的。
有人得出结论,没有捐款就没有美国名校。
美国哈佛大学有一条潜规则,给哈佛大学捐一座图书馆或教学楼,捐款人的子女无论在高中表现如何,其子女可以进入哈佛大学读书。
从这一条潜规则可以看出,大学与捐款人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并不影响哈佛大学世界名校的声誉。
南开大学前校长龚克的建议,是有先决条件的,并不是富豪只要捐款,子女就可进入大学学习。
如果该建议得到采纳并实施,利国利民,有利于高校更好的发展。
南开大学去年卸任的老校长龚克最近在接受一个采访的时候谈到:如果社会有共识,对于优秀捐赠者,他们的子女在达到一定条件下,可以破格录取。
非常有利于(学校)获取社会资源。
在哈佛是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龚克校长做校长很多年了,在清华大学做过副校长,后又相继在天大和南开做校长,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教育专家了。
最近,他又当选为世界工程联合会主席,是该组织首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主席。
他的这一观点,绝对不是随口就来,而是结合了高校的实际。
我个人作为一个高校工作者,对他的这个观点很赞同。
第一,中国高校的发展基本上是靠国家财政投入,而不管什么地方,财政的投入都是有限的。
这就像是给高校戴上紧箍咒,限制了高校的快速发展。
而如果想大幅提高对高校的投入,又势必会加重纳税人的投入,出现用多数人的钱供养少数精英的情况。
如果高校能自己对外获取资源,一定程度上也是给政府减负,给老百姓减负。
肥水不流外人田,与其让这些钱跑到国外高校去,不如留给国内高校。
第二,目前大学的招生计划仍然是靠教育部门的审批(备案),实际上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
但实际上,高校的教育资源并不是一个绝对值,一个专业,招30个人和招33个人,其实并没有任何差别(当然,30个人和60个人差别就大了)。
如果能给高校这3个人的招生自主权,既不会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又可以给高校带来巨大的支持。
第三,中国的教育长期以来追求公平,这是制度的需要。
但教育的本质就是制造差异。
如果说中小学还可以绝对公平、均衡,那高校,就必须追求个性化发展,否则,还争什么“双一流”。
所以,高校的教育公平,并不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入学,而是要保证规则透明,而且严格执行。
像哈佛大学等名校,接受捐赠这么多年,进了数不清的富豪、政要子女,也没有人指责它不公平。
因为它有明确的程序规定,也是严格按规定执行的。
不按规定,再有钱也不行,比如步长集团的千金。
且不说哈佛了,就说国内高校,也有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专项,有针对退役军人的专项,也没有人说这是不公平。
所以,国内顶尖高校,如果每年能拿出少量招生名额,设立一个突出贡献专项或者用于自主招生,定向招收捐赠者、杰出校友的子女,只要做到程序公平公开透明,只要招生要求别太低(降30分以内都行),并不会对教育公平的大环境造成伤害,也不会对教育质量造成伤害,但对教育的推动绝对是立竿见影的。
像南开大学,拥有大量优质校友,如果有政策吸引捐赠,学校回到清北复开指日可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