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故事《考城隍》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
大概内容是:一个叫宋焘的廪生(享受政府补贴的考生),在去世后受到神差邀请,顺利的考上城隍神一职,被分配到河南上任。
宋焘以家中有老母需奉养,请求待母亲去世后再就职,因孝心感动了神差便答应了。
九年后,宋焘料理完母亲的丧事,沐浴更衣躺下就去世了。
其岳父梦见宋焘骑着红缨大马,带着许多车马到他家辞行。
次日急忙跑到宋焘家打听,才知道宋焘已死了。
云中解析:故事《考城隍》是《聊斋志异》通篇的首文,反映了古代对孝道观念的重视。
文中的“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表达出了作者的善恶观,“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体现出作者的洒脱广阔的胸襟。
同时也是对当时科举制度丑恶氛围的讽刺与批判,宋焘书生可以通过鬼神的考试,却无法通过科举考试。
有德有才却一直是个老廪生。
揭露了当时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
小说的情节成功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然后开展神奇的故事情节,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宋焘在考卷上写道:“有心做善事,虽善不奖赏;无心作坏事,虽恶不惩罚。
”说明有赏罚分明的才干,具备当官的必要条件,且包含着对封建社会善恶不分黑白颠倒的有力抨击。
在做官与尽孝之间,宋焘选择了以尽孝为先,这也是对那些官迷心窍漠视孝道之人的讽刺。
从跟随神差去考试到考中后的喜悦,再到以孝心感动神差,场景的描述细致感人虚幻而又真实。
接下来看城隍是什么神?具体负责什么工作又归谁领导?城隍,在道教中是守护城池的神仙,古代城市一般用土筑城墙,城墙的四周都挖有护城的沟渠,有水的称为池,没水的称为隍,所以这种护城的沟渠就叫“隍”。
城隍原本指护城河,如汉代班固的《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
”对城隍的信仰兴起于南北朝时期,到唐代中期各州县都设有城隍祠,逐渐发展成普遍性的一种信仰。
当时的张曲江曾有《祭洪州城隍文》,南宋陆游亦有《宁德县城隍庙记》,明代的朱元璋于洪武二年正月更是“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
自清代开始,民间把城隍归为掌管省的都城隍,掌管市的府城隍,掌管县的县城隍。
另外还有负责财务、油粮以及盐道、纺织的城隍。
由于历代帝王的推崇,几乎每个县城都有一两座建筑雄伟堂皇的城隍庙。
不过,后来城隍由守护神逐渐演变成对应于人间所派遣的“阳官”的“阴官”。
专责该地区的大小阴间事务。
但凡新官到任都需到城隍庙报道祭礼,请求城隍爷协助地事务。
北宋欧阳修所写的祭城隍文中就提到:“吏竭其力,神祐以灵,各供其职,无愧斯民”。
城隍神下辖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将军、范谢将军、牛马将军、日夜游神、枷锁将军等神,其机构配置几乎不亚于幽冥的阎王。
其中还有协助城隍办事的办公室主任,因各个城隍庙的级别不同,故相应的配备也并一样,有三司(如阴阳司、速报司、纠察司)、六司甚至到廿四司或卅六司之说,且各司名号也不尽相同,大部分以阴阳司为诸司之首。
阴阳司是城隍爷的第一主任,协调各司监察诸案后方上报城隍。
城隍神的具体工作,是率领团队负责管辖区域内人们的生死、奖罚、祸福以及生人亡灵。
同时也是地方的守护神,守护各地百姓的平安为其祈安求福,城隍神公正无私善恶分明,古代一些文学故事中,经常会有冤假错案等不平事,去城隍庙请求城隍处理。
另外城隍神还能镇压地方的妖邪鬼魅,古时候有人生病医治无效后,认为是被鬼怪之类的东西缠住了,便去城隍庙请城隍护佑。
有些因意外事故客死他乡的人,需要到城隍处领路费,这样才能返回原籍,不然就是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最后城隍能镇压瘟疫掌管下雨,古时候每逢瘟疫或者干旱,人们都会向城隍祈求。
这里说一下虽然城隍神与土地爷都是管理地方的神,但城隍的职位与权利比土地爷大。
明清以来每逢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各地城隍庙都会举行城隍出行和庙会活动。
历史上城隍大多由忠良贤达的人担任,如福建都城隍庙奉祀的是刘邦的御史大夫周苛,战国时代的春申君黄歇,因连横抗秦有功被奉祀为苏州城隍,四川缙云县城隍是首任知县李阳冰。
因此,许多城隍庙都挂有纲纪严明、护国庇民、发扬正气的匾额,还有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等楹联,歌颂城隍爷的功和德劝人行善不作恶。
因此,城隍最初是守护城池的神,后来改革成幽冥驻在阳间的地方官,职权很大相当于市长。
而幽冥的最高领导人是管辖十八层地狱的阎王,是城隍的上级,所以城隍归阎王管。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
一个热衷武侠与神话的文学爱好者,欢迎广大朋友们留言点评,不足之处望予以批评斧正,我们一起交流学习。
云中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