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学籍自查自纠报告

初中学校学籍自查自纠报告,第1张

初中学校学籍自查自纠报告 中学生自查自纠报告怎么写?对于山东近期出现的大面积学籍被顶替的现象大家怎么看?

我认为,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出现冒名顶替之事,令人震惊,令人愤慨,令人深思!一、当地高考主管部门失职失察。

冒名顶替事件,时间跨度之久(有关媒体披露:2002年就有顶替问题发生,而苟晶被顶替的问题,2003年就在学校里传开了),人数之多(据有关媒体披露有242人),令人难以想象。

这些冒名顶替现象,是因为当地高考主管部门官僚主义、失职失察,经办部门失职渎职,经办部门和协办部门的相关人员违法乱纪造成的。

因此,应该严格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党纪、政纪、法律责任,以儆效尤。

二、监督制度缺失。

冒名顶替者之所以能够一手遮天,把被顶替者玩弄于股掌之间(例如,苟晶第二次参加高考之事),频频得手,屡屡得逞,是由于考生高考分数及录取情况等信息传递渠道单一,不通畅,相关监督措施缺失,或者不到位、不够有力造成的。

如果像古人那样,将参加高考,上了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姓名、身份z号、学籍号、准考证号、分数、录取情况在学校或者其他公众场合予以张榜公布,又有谁能够冒名顶替的了呢?!三、违法成本很低。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人,敢于胆大妄为,以身试法,甚至在事情暴露之后,采取恐吓、威胁、威逼利诱和侮辱被顶替人及其家人,是由于违法成本很低造成的。

因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从快、从严、从重查处冒名顶替人员及其涉事家属,彰显社会公德、正义、法治,实现教育公平。

(本文插图全部来源于《今日头条》)

这是一件让人极难理解,极不正常,极让人愤慨的事情。

说重一点,这些乱象,已经到了祸国殃民程度。

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这是偷盗、偷窃他人的劳动成果,甚至是偷窃了他人的人生,可不是小偷小摸,三核桃俩枣的事儿。

发生这种事,于国,可能失去了一部分栋梁之材,于个人,可能就毁了别人的人生。

这种情况,于农家子弟来说,表现的尤为突出。

农民的孩子,他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走出大山,想要证明自己的才华,可能通过读书上大学,是一条最直接的途经了。

甚至可以说是捷径了。

却被这些不劳而获之徒给把道儿堵死了。

十年寒窗苦读,就巴望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有朝一日,来个鲤鱼跳龙门。

可谁知,会让这部分小人,用龌龊的叫人不耻的卑鄙手段取而代之,怎么能叫人心平?并且,这些龌龊事儿,对国家用来选拔人才的神圣的高考制度,也是一种冲击,让人们对这制度,产生了疑虑,怀疑高考制度的公平公正性……可喜的是,纸总是包不火,多行不义必自毙。

躲在阴暗角落里的无耻小人,终于暴露在了朗朗日光之下。

查出来了。

一个两个……只山东近期就查出了二百多人。

这自然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希望国家加大查处力度,把这些蛀虫全部一扫而光,并且严加惩处,还受害者以公道,还高考制度以清白,还社会以公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607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9
下一篇 2022-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