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什么时候写的

秋思什么时候写的,第1张

秋思什么时候写的 元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写作时间该是晚秋,他在哪里写的呢?

马致远(1250年-1321年),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他虽有志于功名仕途,但由于元朝的民族高压政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天净沙*秋思》就是他在漂泊途中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此词不是游子漂泊在外,绝对体会不出其漂浮无根之感。

纵使游子,如诗仙李白般能寄情山水,有酒无愁,出外由外之人,也是无法体会的。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依词可知,词人正骑着瘦马,行走在荒凉古道上,迎着西风,迎着夕阳。

他走过小桥流水,来到桥边的庄户人家旁,想住下而又必须继续走下去。

他望尽天涯路,不知何处是归宿。

自己竟不如枯藤之有老树、昏鸦之有鸟巢……此词语言不多,将自己置身于深秋,—片萧杀之中,看着夕阳西下,天之将暗,而自已还不知居于何处?再通过对比:自己与枯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与断肠人在天涯,体现了词人的孤寂、无助与绝望。

这—种感情,正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写: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前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其实该曲作者是有争议的,流传至今且传世的,一共有三个版本。

其中一个版本出自元至大二年(1309)墓的壁画,其词名曰《西江月》,其词如下:瘦藤高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已独不在天涯。

但“西江月”是词牌名,双调十五字。

上下片相同。

明显这个错误是制作壁画的人,大意所致,或传诵中出现的差异。

第二个版本出自盛如梓的《丛谈》,其前有介绍说:“北方士友传沙漠小词三阕, 颇能状其景......”其词云:瘦藤老树昏鸦,远山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斜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跟上面的那首相比,除了“小桥”变为“远山”,“夕阳”变成“斜阳”,“已独不在天涯”变为“断肠人在天涯”外,描写的内容都是非常相近的。

第三个版本就是明人武进所著的《尧山堂外纪》,该词署的名就是马致远,也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通行本。

其词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首小令,除了“瘦藤”改为“枯藤”,其他字句都是糅合壁画词作和《丛谈》中文字而成。

但“壁画词”和《丛谈》的文字也有差异,可能是该曲在早期流传时并没有定型,存在多个版本,所以导致在传诵时,有人把题目误作《西江月》。

这三首词的内容的些微变化,可以反映出该曲在流传时,经由人们不断的润色,最终定型成为现在通行本《秋思》。

《秋思》被评为“秋思之祖”,马致远呢,也有“马神仙、曲壮元”之称。

所以该曲最终被归为马致远名下,可能他曾对该曲的定型有过润色之举,或许只是因为“合则两美”的传统文士心态。

就如《忆秦娥·箫声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本是佚名词,被归在李白名下一样。

说完这首小令的来历,我们就来说说该词的创作地点。

该曲中的“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组合,折射的多半是北方秋天的景象。

而壁画版本,要早于后两个版本,而壁画出土的地点,位于山西兴县康宁镇红峪村,可见该曲当时在北方流传。

盛如梓的《丛谈》中也说:“北方士友传沙漠小词三阕”,足证此曲在北方所作。

但具体北方哪个地方,恐怕已经无从知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655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9
下一篇 2022-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