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奥利奥欸欸 一、以德育科研为先导,着力构建学校德育教育规范化运行模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显著特色。
在社会变革,多元文化冲击,价值重建的复杂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我们的科研能力,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现阶段学生、德育工作者及德育管理制度的现状,拟通过学校德育教育规范化运行模式研究,构建一个可 *** 作、可重复、可复制、效果明显的德育教育模式,达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效能的目的。
形成了以下系列:(一)内涵丰富的入学教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学时就培养的好习惯,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活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我们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用一个月的时间,做实新生入学教育,一是环境教育入手,提升适应能力,新生入校,就有班主任、生活老师通过参观、讲解、班会交流、个别谈心等方式让同学们了解、熟悉各种环境,消除陌生感,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
二是磨练意志品质,严格军训生活。
三是认真学习校规,强化纪律意识,我们专门用一周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校规校纪的学习,通过自学、集中学习、讲解、案例分析、主题班会、测试等方式,让每一位新生明确怎么做才符合一名中职生,特别是一名医学生的要求,增强他们主动选择正确行为的自觉性,增强纪律观念。
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文化熏陶,让新生尽快融入卫校生活,感受卫校精神,让学生了解卫校的昨天、今天,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的核心价值。
五是启发就业意识,引
中专是怎么上课的?正好我师范毕业的时候在中专带过一段时间的课,可以简单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中专的课和高中的课有相同之处,就是中专的课程中有一些高一的知识点,当然是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
和普通高中相比,中专是怎样上课的呢?一、中专一般第一年都是上一些基础课程,例如数学语文英语等等。
也会加上一些专业课都用到的基础课程,例如制图、机械制造等等,这些和大学有一点儿相似。
但是中专的这些基础课程比较简单,比较注重和初中知识的衔接,有些知识点是高中涉及到的,但都是最基础的部分。
二、从二年级开始,很多中专的课程开始有了实习。
一般来说是半天理论,半天实习。
也有一些学校是集中几天理论集中几天实习。
实习主要是针对于专业课而言的,一般配有专业课实习的实习场地和指导实习的老师。
实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加强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课的了解和兴趣。
这和高中阶段的纯理论课不太一样。
三、中专的考试是一般由老师自己出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
一般都会在考试之前给学生一定的范围,阅卷的时候也会参考学生平时的表现,给予学生一定的平时表现分,这一点和大学有点相似。
因为中专而言,升学的压力不大,所以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很小,这一点是和普通高中最大的区别。
所以上理论课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学生不好好听课,睡觉或者偷偷玩手机。
而且学生也不是特别好管理,顶撞老师也是家常便饭。
当然这也是和中专的生源和管理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然有些中专学校也有对口的高职或者大专,需要对口招生考试。
一般来说,在中专院校会单独有这样的班级。
在这种以对口高考为目标的班级中,学习的氛围要好一些,理论课的学习要多一些。
很多不了解中专学校的家长,或者打算上中专的孩子,都很想知道,中专到底是怎么上课的,和高中到底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问题,给大家呈现一个清晰的中专课堂情景。
一、中专还要学文化课,而且也有成绩要求。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专是学习技术的,学生都是文化课学不了才来中专的,还学什么文化课?关于文化课,其实在2010年之前,基本很少有文化课,都是以专业课为主。
后来国家考虑到学生的终身教育,尤其是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要求中职教育必须开设文化课,而且要开足课时量。
目前中职学校的文化课,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些课程基本与高中课程内容接近,只是难度降低了一些;另外还有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德育、历史课程,相关专业根据情况还会开设物理和化学。
这些课程,分布在中职的三年里完成,算是公共课体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数外,这三门课程也是升学必考的学科,所以需要认真学习。
针对这三门课,不同的学校设置不同,有些学校是第一年文化课为主,语数外都是一周四节,开一年结束,第二年开始纯专业课;有的为了均衡发展,语数外每周两节,贯穿始终。
不论怎么排,都必须让公共课达到一定课时数,这是基本要求。
中职文化课是不太好上的,由于文化课本身就是学生厌学最严重的课程,因此,上课睡觉情况比较严重,听课率低,学生学习状态不好。
曾经做过统计,最让学生厌烦的课程,第一是数学,第二是英语。
针对这样的问题,其实中职学校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中职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其实跟高中差不多,只是老师讲的更慢,讲的更简单,只是为了让学生能跟得上。
但是很可惜,由于学生基础太差,学习效果很不好。
每个班基本也就是一小部分人能跟着老师节奏走。
更多是放弃,不是老师放弃,而是学生的自我放逐。
我教过一段时间数学,真的是痛苦。
班上只有几个学生跟着节奏走,其他的全都在听天书,曾经试着给他们补一补初中的知识,发现他们初中知识基本为零。
而现有的中专教材又太偏高中内容,所以对他们来说,中专文化课纯粹是空中楼阁,看不懂,也听不懂。
但是如果你报的是升学班,那就另当别论了,那跟高中就没啥区别了。
所以说,在中专如果你的文化课还不错,那你就占据天大的优势了,最起码可以pk掉80%的学生了。
二、专业课,更趋近任务和项目化 *** 作,纯理论课程,越来越少。
随着中专学校投入越来越多,中专的专业课,已经基本脱离了过去在黑板上开机器的情况。
而且随着现在模拟系统,仿真系统,以及AR、VR等软件设备的盛行,很多资金量大,不易实施现场教学的课程,都采用了仿真教学来满足需求。
这是科技进步在教育中的体现。
中专的专业课多数都是在机房或者实训室完成,都需要配套的设备来完成。
而且基本已经脱离传统的先讲原理、体系,再进行实 *** 的过程。
基本都是直接在任务中,通过学生 *** 作,教师引导,让学生体验原理的实际效用,再通过总结和理论提升,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
说白了,就是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
因此,中专学生普遍比较喜欢专业课,经常有新鲜的任务或者项目学习,而且现在流行以任务作品作为成绩评判。
因此,直观的结果呈现也让学生们比较喜欢。
但是,这些课程到了需要学生反复练习或者需要综合运用的时候,就会出现有部分学生放弃的情况。
他们喜欢新奇,但不喜欢枯燥的训练;喜欢小挑战,不喜欢大思考,且极易放弃。
如果有学生能突破这样的瓶颈,一定能成为专业精英,但是由于生源质量摆在那里,再好的设备,再好的技术,再好的师资,他们不愿意学,谁也教出不来好“产品”。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在不断提高入学门槛的重要原因。
但是总体来说,专业课实施实物化教学,更贴近生产生活,授课效果要远远好于文化课。
中专上课,有问题也有创新,专业课的问题不大,文化课如何提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