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的这个话题,也是高三学生经常提到的问题。
学生写作文,肯定是要素材的,那么,学校封闭管理之下,素材哪里来?素材就从课本中来,就从学生的“道听途说”中来,就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
语文课本中的素材,古今中外能作作文素材的,太多了,这里不赘述。
对于“道听途说”的热点问题,稍加注意、思考,就是作文素材,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
“抗疫”之中,上从国家、政府,下到社区、百姓,“里”的患者、医护,“外”的逆行者、志愿者,学生总能听说一二。
对这些“道听途说”的现象,应当怎么认识,怎么思考,怎么分析?日常生活中就更多了。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和我们家孩子在小区散步,看到小区里地面上铺的大理石地砖,凡是转角的地方,直角的锐角的,都用黄色油漆涂上明显的标记。
就这点小事,说明什么?说明管理者观察的细致,管理的精细,说明管理者认真负责,说明他们的人文关怀——怕你不注意踢了脚。
我认为,学生不是缺少生活,缺少素材,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认识,思考和感悟。
我常常对学生说,以你头脑中现有的素材,足以这一百篇高考作文。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高中学生都学过。
作者仅仅因“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便留下了传世之作。
如果是老师组织他们去游呢?回来之后,说个“活见鬼”,那还是客气的,更多的,可能是埋怨,嘲笑——嘲笑老师“无能”,甚至谩骂!当然,作者毕竟是王安石,“八大家”之一,但这个例子说明一个问题:写不出好作文,难道仅仅因为缺少素材吗?在认识上,学生总是想弄出个“惊世骇俗”的材料,让世人“顶礼膜拜”,叹为观止。
学校实行封闭管理,这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确实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短板”,而作为老师,则应当因“势”利导,语文老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适当时机,给学生补充类似的素材,以充实学生的头脑,补充学生的思维。
倘能如此,则学生作文素材的问题,就不必“堪忧”了。
从门道窗户是七步,从窗户到门还是七步。
这是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的开头。
即便是在监狱里,也可获取素材。
学校实行封闭管理,自有利弊。
学生生活单调,也是事实;学生生活素材较少也在所难免。
但单调的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生活素材不足,可以用作文素材类资料弥补,照样别有洞天,写就高品作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