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农民再也不是以前的农民了,不再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务农种地一辈子,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有个能遮雨的棚子也就满足的时代了。
曾经在毛泽东时代,广大的贫下中农,由于大都是刚刚从旧社会出来,没有文化,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在五几年到六0年间,读个小学毕业就不错了,在七、八十年代,基本上初中、高中毕业的就多了起来,但上大学的也只是极少数人。
在那个时期对一个人来说,既看重学历,但也不是唯一,主要还是看在政治思想表现方面如何,只要表现不错,有一定的文化,无论小学、初中、高中等毕业生都可以推荐出农村参加工作,在那时期小学、初中出来当领导干部的不在少数,特别是当的的四清干部有些就只是小学毕业,即使没有上一天学的青年照样当工人;没有出去参加工作留在农村的,由于集体化生产也是很安心生产的,也不会像现在农村人一样,生在曹营心在汉,哪里挣钱往哪里转。
时代不同了,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现在大学基本上达到普及的地步,社会竞争意识强,无论干什么事,招什么工,首先是学历文凭,哪怕是张假的,只要有张纸儿,也非要不可。
连一个小小的私人企业也不放过这一关。
对这些行情,农民不是没有看到,现在没有学历文凭,想外出打工就难,人家老板不要,更不必说去考什么公务员端铁饭碗金饭碗了。
总之,人往高来水往低,外面的世界真美丽,鹊儿也想攀高枝。
要改变农村家庭之命运,农民自己吃了大半辈子的苦,就是因为没有好好读书,再也不想子孙后代和自己一样吃苦了,唯一的美好希望就是让孩子读书上大学,最好能考个研究生博士生什么的,一是能获得一个好的出路,彻底改变整天和锄头泥巴打交道的命运;二是觉得是一种成功和荣耀,所以乡下人再苦再累,尽管吃孬穿孬点,也要供孩子上完大学,才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望世人不要见笑!因为我也属于这种情况。
不富裕家庭送子女读大学,在中国是普遍存在现象。
并非只是不富裕的农民,在城镇里许许多多不富裕,还有穷人都是这样去做。
中国有个优良传统“,怎么穷也不能穷自己子女”这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