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什么付出

老师的什么付出,第1张

老师的什么付出 你见过哪些为学生默默付出却不求名利的老师,他们都有哪些为学生呕心沥血的事迹呢?

这是个正能量的话题,为题主点赞!举贤不避亲仇,我认为先父田培荃就配得上这样赞誉 。

先父已经辞世14年,这许多年来无意中又从他当年的学生那里获知了一些和他有关的逸闻轶事,又为我的判断提供了新的佐证。

(我父亲和他的长孙)这里我要做一个补充:我父亲虽可谓“默默付出却不求名利,为学生呕心沥血”,但不能称作是非常杰出的教师;他的短板在于教法比较陈旧。

他老人家有一腔热血,却相当不善于调控课堂节奏。

他在乡村普通中学任教,多年教毕业班数学,学生九成以上是基础差不爱学习的乡村娃,他在讲台上声若洪钟,诲尔谆谆,大汗淋漓,台下多半学生昏昏欲睡,听我藐藐。

我还要再补充一句:我父亲待人宽厚,但性格堪称爆烈。

小时候的我和我二犬子都曾挨过他老人家的痛揍,但他从没有对任何学生动过一个手指头。

当然,声色俱厉的批评应该是免不了的。

说家父“不求名利”,是他对自己的命运有一个基本判断。

他自认属于数奇命蹇的人,一辈子该遭遇霉运,而不会有幸运之神的眷顾。

所以在生活中略有一点小成就、小惊喜,他就非常知足和感恩。

先父对自己命运的定位是有依据的。

我父亲的祖父是清末生员,善书法。

从弱冠之年即在本村设塾授课,培养出了不少在本地堪称俊彦的人才。

我父亲的父亲田公文蔚先是继承父业,与侄子在家乡办学,因擅长公文写作在当地颇为知名;后经推举出任区长。

我祖父离世时,我父亲尚不满12岁,从此他开始过上了苦日子,还曾有讨饭的经历。

先父不因家贫而辍学,在中牟一中坚持从初中读到高中毕业。

且由于学业成绩突出加以为人正直,六年间他一直担任学校学生会干部,是年级生活委员、宣传委员,为“三杰”之一。

期间,高中二年级时他曾拒绝师范院校投来的橄榄技,不料1960年毕业后却因家庭问题永远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这是他一生中所受到的最大的打击之一。

(父亲的初中毕业z书。

高中毕业证找不到了。

)此后,他在家务农15年。

因子女三人中有两人皆为先天性失明,为了家庭、为了给子女治疗他比之普通庄稼汉又多承受了许多压力。

先父最不怕吃苦。

他读高中的时候,怜惜仅有的一双鞋,在腊月的雪水里赤脚从中牟一中一步步步行回三十里外的家。

他不过中人身高,但体格壮实身手矫健。

我童年时,他白天在生产队干活儿,晚上躺在地里看庄稼,冬天农闲时还到郑州工地拉土;在郑州 “群英会战”的时候,父亲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他仅凭一人的力气拉着一千六七百斤的粘土,每天要在土路上跑几十里!1975年,他受初中同学魏秀华先生推举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

此后多年负责学校教务工作,执教毕业班。

学校有早晚自习,每天早起敲铃的是他,每天晚上最后一位离校的还是他。

他十分注重培养年轻教师。

由于当时学校的教师多为经历了十年动乱年代学生,专业知识较差,我父亲手把手指导,最终把一代底子差的民办教师都培养成了教学能手。

有人感念恩德,还认我父亲为义父。

他相信知识有用,热心把自己的文化知识贡献于社会。

他外甥赵天志高中毕业多年,任村里的生产队长,恢复高考的时候,我父亲鼓励他积极报考。

为了不影响劳动,赵天志每天晚间步行15里到我家学习,次日凌晨返家领导社员生产。

最终赵天志在发挥失常的情况下考入郑州工学院,后分配到西南化工研究院,成为阀门设计专家,正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整个八十年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

星期天,我父亲在劳动之余还无偿给三里五村前来求教的教师和学生讲课辅导,他执教的班级在全乡的竞赛考试中总是力拔头筹。

一个普通乡村中学,居然能多年代表全乡派学生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数学竞赛,且屡创佳绩。

许多学生回忆,我父亲在寄宿制中学任教时,无论学生在任何时候请教,他都能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开始耐心为学生讲解。

一名学生回忆,有一次他到父亲的住处求教,我父亲正在洗头刚打上肥皂,看到学生前来,立即一手用毛巾边擦肥皂沫,一手就接过了习题本。

我父亲生活简朴到了马虎的地步。

数九寒冬还常盖着一条单薄的棉被,可等到明年的农历三月,他居然还穿着过年时换上的老棉鞋。

他一心扑在教学上,一心用在学生的学习上,自己吃什么、穿什么似乎永远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

我父亲任教25年,身体一直很好,他似乎从没有感冒发烧过。

也由于我母亲治家有方,印象里我其父亲从没有因为私事请过一天假。

我父亲把从事教育看做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退休之后,身体忽然出了问题,日渐消瘦,但他仍不辍劳作。

2004年农历十月初一,我父亲在医院治疗20天后离世。

(前排中间穿灰中山装者为先父)我父亲1939年农历2月28日生人,1960年高中毕业,1975年夏天以36岁的“高龄”成为教师,1987年以民办教师的身份成为中学一级教师,1998年转正为公办教师,1999年光荣退休。

我父亲文理兼善,博闻强记,他在任教期间以研究数学习题的解法为乐趣,从没有考虑过什么荣誉和晋级。

其实,在教育这个领域里很多老师都是为学生呕心沥血,默默付出的。

比如说小语界的一些名师,他们在教育事业上,不停的钻研文本,既要讲解完文本上的知识,同时又要进行创新,紧跟时代的发展,而这个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老师去进行海量阅读,比如说音乐类的书籍,美食类的书籍,传统文化类的书籍,园林类的书籍,外国神话类的书籍,等等,在进行大量精细阅读后,老师需要把这些知识记在心里,然后再进行知识的融合贯通。

在我工作后的第二年,我遇到了两个人,他们对待学生真的是耐心十足,对待工作兢兢业业。

一位是我的直属领导。

每天工作中,她负责学生的按时到校、负责学生的安全、负责学生的离校。

2017年的夏天,我所在的城市降大暴雨,当时的出行已经成了困难,水深有70-80厘米,好多孩子都回不了家,家长也不能接孩子。

她先让老师们将孩子安顿到教室里,自己看到一个家长来了,就把一个孩子送到门口,来来回回无数次。

到了下午2点的时候,学生才走完,而我们才能去吃午饭,吃饭时,老师们真的是累到手发抖,夹不住菜。

另一个人是我的一位同事,这是一位老教师,有30年的教龄。

然而面对这样一位30年的老教师,你感觉不到他身上应付学生、应付课堂、应付作业,而是每一堂课都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也是严谨的批改并讲解,每一天放学厚,无论多晚,他都会去教室检查一遍,看是还有没回家的学生没有。

很大时候,人们面对教师这个群体,褒贬不一,可能大家所说的现象确实存在,然而还有一批又一批的敬业教师奉献于教育,他们热爱教育,热爱孩子,也愿意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718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9
下一篇 2022-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