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季开始,公办中小学将全部实行课后公益性普惠性服务。
这是好事情,但千万不要把好事做成差事,甚至是坏事,从而不落好!好心不落好的事情不是没有。
今年春节,一家人请了一个帮忙灌腊肠的人在正忙的时候离开了,并且还带走了一盖子猪排骨。
这下好了,一家人你怨我,我怨你,吵个不停。
旁边一个顾客好心劝架:“你们别吵了,小事,不值当的。
”结果,一家人都给顾客吵起来啦。
嫌他多管闲事,与他无关。
弄得顾客和其他人纷纷打抱不平。
也就是说,课后服务非常好,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带来很大的问题。
一、想利用课后这个时间教学生多学习的知识,继续组织学生上课。
肯定不行。
必须按规定来,否则,你就是加重学生的负担,发现就会处理人。
二、名不符实不行。
把课后服务变成正课,没有组织学生做规定的活动,肯定不行。
只能让学生看看书,写写字,高搞一些文体活动,或者兴趣小组活动等等。
领导知道肯定不高兴了。
三、家长们对孩子的希望那么大,如果孩子成绩没有因为课后服务而提高,谁会不乐意?家长的目的还是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他的不重要,可有可无。
怎么办啊?四、增加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然后用教师的绩效工资奖励教师自己。
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可能想不到,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矛盾,弄得教师和校长及家长都不高兴。
五、课后服务看了家长的孩子,而自己家的老人孩子都需要照顾,怎么办?确实有很多的老师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如何应对这一情况,需要好好思考思考。
考虑周到总比没有想好就匆忙实行好得多吧!但愿能够把好事办成美事,让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心满意足!这就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出谋划策,同心同德相向而行。
不能因为自己的某些方面达不到就颐指气使,得理不饶人。
课后服务是国家一个惠民政策,利国利民。
我们将竭诚为家长服务。
学校对部份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服务的现象历来就有,即所谓的因才施教,这是在全面授课后,有针对性地对理解能力、思维模式、心理素质及基础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不同的学生进行对应的补充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这种合情合理的关照,当年我们就亲身体验过,效果确实不错!当时的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负责,也很关心自己的学生,他们的言传身教总能让学生在亲情般的温暖中获得教益和感恩,因此那时我们都非常信服和尊敬自己的老师。
当年的老师待遇并不高,公办老师与全民所有制单位的普通职工差不多,而民办老师更是要靠种田才能维系一家人的生计。
他们虽然偶尔也收点学生家长的小礼或者让学生帮自家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但那些都是为学者理所应当的敬师之道,是从孔子时代就沿袭下来的礼节,因而是无可非议的,但凡明理者都能欣然接受。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授予了我们知识,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为我们的人生里程铺展了道路,指明了方向,是我们的第二父母,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礼节都沒有,那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下一代尊敬我们呢?对于尽职尽责的育才园丁,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社会的人都开始向钱看,教师做为社会的一员,当然也不例外。
教师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也要面对日益膨胀的高房价、高消费、高体面、高追求,在唯利是图的经济洪流中也难免铜锈沾身。
其实,人们的很多恶习都是被大环境逼出来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虽然有不少优秀的高品德、高素质教师想抛开利益,独善其身地专注于自己的本职,怎奈树静风动,没钱就会被人嗤之以鼻:“瞧他那寒酸相就不象有本事的人,别把咱孩子教穷了!”。
的确,在当下,又有多少父母愿意让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模样的“孔乙己”来教自己的孩子呢?因此,老师为了保证自己的光辉形象不被诟病,只好想办法多搞点钱来“武装”自己了。
大量的事实证明,不会搞钱的老师反而会被排斥、被嘲笑、被质疑,甚至最终丢掉饭碗,这就是无情的现实!如今,课后补课服务已成了各中小学校维持形象和生计的主流模式,本该在正课授完的课程,非得要保留点尾巴甚至主心骨做票,想得此票?对不起,拿钱来!这就使得现代中小学校的本质发生了改变,为才而生,为财而存。
溯流索源,治病究根,学校的课后服务有其非理性,但究其产生的原因又有其合理性。
要想改变甚至革除学校课后收费服务的敝端,就必须先从整治扭曲的审养观和价值观下手,只有让全民洗心革面、让全社会风清气正之后才能见效,这谈何容易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