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乐什么意思

生之乐什么意思,第1张

生之乐什么意思 什么是儒家之乐?乐在何处?

题主这个问题恐怕有一些高深,鄙人也只能就其中的一方面进行阐述,若要完全阐述清楚,恐怕至少要写一篇硕士论文吧。

说起儒家之乐,恐怕绕不开我们耳熟能详的“孔颜乐处”,语出《论语》中《述而》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和《雍也》章“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这便是儒家之乐的最高境界。

可是光干巴巴地看着两句话,我们还是不能理解,下面我就做一下简单的阐述:1.《雍也》章中的一句夸的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他每天过着在他人看来贫穷难熬的生活,但是却始终保持着一个乐观地心态,他的这种乐应该是道德境界的一种乐。

因为在孔子眼中,颜回是最让他满意的一个学生,同样在《雍也》章中,孔子夸赞颜回“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要知道,“仁”可是孔老夫子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他心目中,只要人人能达到“仁”的境界,社会早就太平了。

在这一点上,颜回是十分赞同他的老师的,所以尽管他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他已经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仁”的境界,所以他才感觉到非常的快乐。

大家可别小看这信仰的力量,儒士们可是十分信奉“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一套的,能达到“仁”,死都不怕,还怕日子苦?2.《述而》章中描述的则是另外一种闲适之乐,孔老夫子向来推崇乐教,而这乐教又是什么意思呢?在我们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有这样的描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而这是孔老夫子最赞赏的一种志向,也是他认为的最好的治理方式。

这就是一种顺乎百姓本性的治理方式,其中蕴含的是一种闲适的乐趣,是一种超越物我之私、万物生生不息、浑然一体的自由之乐。

为什么说他们能超越无我呢,这倒有些像庄子了。

孟子曾经说“万物皆备于我”,所表达的就是达到“仁”这个境界之后的“浑然与物同体”的体验,当你与与万物同体,倒也不敢看清外物,也便没有了差别对待之心,其实也就是隐去了“机心”,无所期待和无所忘却,在闲适中就实现了礼教的教化,岂不乐哉。

当然,总体来说,儒家之乐还是一种“仁”的精神境界带来的乐趣,仔细了解的话建议题主去仔细读《论语》,或者找一些相关的学术著作!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子曰: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小人反是,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这是个大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里面的逻辑关系。

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忧愁、苦难"是怎样产生的?"君子"之所以无忧愁是因为他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小人"之所以"忧愁、苦难"是因为没把这问题搞清楚,如此而已!下面重点分析我们绝大多数人是活在"得失价值系统"下的,被孔子称为"小人","小人"通过修身超越、突破"得失价值系统"成为君子,这是君子与小人的关系。

快乐、忧愁、苦难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人受事物影响而产生的相关情绪,而情绪是诱发人性恶的根源,人性恶又产生不良情绪,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是人不快乐的根本原因。

我最早接触关于人性的一本书是卡而基的《人性的弱点》,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培养自信的方法,就是做你害怕做的事。

因为我内心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胆小的人,所以才那么的需要他,机缘巧合下,我把这本书送给了一个人,我觉得这是宝典,将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几年之后,我在路边摊又买了一本《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合集,是A4版面大小,已是420页内容的一部大书了,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内容:就是教人如何合法地去获取。

里面说得头头是道,令我深信不疑。

我从来没有思考过人性是怎么来的,就像没有思考过太阳为什么存在一样。

《论语》上对于人性的描述只有一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性相同,行为、习惯却不一样!为什么??就好比同样是新电脑,怎么用着用着就有了差别了呢?这就是 *** 作系统的问题,人一生下来被迫安装"得失价值系统",因为社会环境决定了我们没有选择,在此根据这个系统推演一下骄傲、懒惰是如何产生的,其它行为以此类推。

"得失价值体系"的本质是个竞争系统,木秀于林者享有大量物质资源,精神上自我肯定加上别人的赞美、羡慕,从而引发自信的膨胀,形成骄傲。

竞争失败者,畏避竞争、自我否定,丧失自信,从而失去做事的动力,形成懒惰。

他们就如同一个圆的两面,在运动变化着,“风必摧之,否极泰来”是最真实的现实写照。

世上没有天生的懒人、失败者,他们只是在得失价值体系下的必然产物,也没有人喜欢懒人、失败者,有的只是同情、可怜。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一直都是让我们不要做个懒人、失败者,几乎没有人告诉我们懒人、失败是怎么来的!有的也只是在得失价值体系下所谓的不努力!!磨难百科释意为: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遭受折磨。

从生存的角度讲,人们往往把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定义为"好",把不利的东西定义为"害"。

这都是人为了生存而形成的经验系统,所以人的行为是趋利避害的。

对于事物本身而言,并没有好坏之分,事物只是在不同的时、位呈现不同的状态而已,如人的成长一样,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思考和感悟。

好、坏只是人的主观情绪,是人为了分辨、选择事物的代名词。

在得失价值系统下,由得引发幸福感、快乐感、满足感,由失引发磨难让人意志消沉、丧失自信、挺而走险……。

站在得失价值系统下,先来分析磨难是如何产生的?得之快乐、失之痛苦,人因为"失"而陷入困境

小孩失去父母陷入困境,恋人失恋陷入困境,商人失去钱财陷入困境,做官失去名节陷入困境(如贪腐、弄权),战争失人和、地利陷入困境……。

人因"失"而陷入困境引发负面情绪,因负面情绪产生消极行为,因消极行为产生不良结果,不良结果又引发负面情绪,这就形成了循环,这是磨难、折磨产生的原因,直到走出困境,磨难才会结束。

产生"失"的原因可分为:天灾、人祸。

首先说因天灾引发的困境,何谓天灾?孔子说的天命,现代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叫天命,天命引发的"失"使人陷入困境称为天灾。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这里的知天命就是认识和接受"人的局限性",这是人领悟断臂维纳斯、断臂武松、缺憾即完满的重要依据,是人能够安贫乐道、安分守己、在一箪食、一瓢饮中找到快乐的理论基础。

而"不知天命"的人呢?子曰:人不堪其忧啊!这里说一下孔子为什么在五十领悟了天命?首先肯定并不是到了五十岁这个年龄就能知道天命,是因为他在周游列国十四年后,没有找到思想主张生根发芽的土壤。

我们来看他在被困陈蔡与弟子的问答上就可以找到答案。

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意思是我们既不是犀牛又不是老虎,为什么被困在野外?我们是思想家、我们修道的目的是为了匡世济民、伸张正义,按理说我们这样的人应该人人都爱戴、处处都行得通才对嘛,为什么现在搞得饭都没有吃的、如此困顿呢?子路答: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意思是:是不是我们还不够仁呢?所以人们不信任我们,是不是我们还不够智呢?所以别人不让我们伸张。

孔子反问:伯夷叔齐不够仁吗?可最后结局是饿死首阳山。

王子比干不够智吗?却被商纣王挖出心肝看看这聪明的人是不是心有七窍。

子贡答: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夫子的道太高、太大,所以天下不能容,夫子是否可以把标准降低一些呢?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好的农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好的工匠只追求工艺的精湛、而不是为了顺应市场、讨好消费者。

君子修其道应严肃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想着如何取媚大众然后获得名声和财富。

因此,子贡你的志向不远啊,你抱着这样的想法走不远啊!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的道太高、太大,所以世道容不下,虽然如此,夫子仍然推而行之,不容有什么关系呢?不容才显示出我们是君子。

我们是思想家、我们是修道的,道没修好是我们的耻辱。

现在我们的道已经修好了,已经很完美了,却不能被世道所容,那就不是我们的耻辱了,是有国者的耻辱,不容就不容吧,不容才显示出我们是君子。

孔子欣然而笑曰:颜回这小子说到我心坎上了。

当人的思想突破以后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不能被世道所容。

要么是别人的思想境界不够,以至不理解、不明白,所以不能容。

这是子贡觉得道太高,要降低标准的原因。

要么自己有问题,道还不够完美,所以不被世道接受,这是子路怀疑自己的原因。

颜回既肯定道没有问题,又肯定自己没有问题,才有世道有问题的结论。

这是敢于怀疑世界,敢于批判世道,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

不得不说这是大智慧、高境界、信仰真理而生的大无畏精神。

从上面这个故事上就可以看出,孔夫子真的是个大明白人,他能把事物的本末论到极致,把人能做到的一面称为"尽人事",极致的"尽人事"、论"本末"而求得事物的本相。

事物本相又是指引人行为"尽人事"的明灯,他们相辅相成。

而当这一切都极致以后,还不被世道所容,那么一定还有别的原因,这就是天命产生的原因。

天命承担了尽人事后而不得完美结果的责任,他是事物完满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然内心就能接受上天的各种安排。

所以"尽人事、听天命"二者组合在一起,就是人的宿命,就是天地人之道。

当人探索、认知到这个本相,才能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虑、宠辱不惊。

所以当我们真正懂得了"尽人事以听天命",得失自然就轻于鸿毛了。

其次来看人祸引发的困境。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又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三国周瑜万事俱备却欠东风……。

人为了得而设计套路、计谋,因计谋的缺陷导致失,失又引发困境,困境引发磨难。

当人得到了以后又累于得,得成了别人羡慕、嫉妒、算计的理由、对象,于是处处提防,不得安宁。

而当时、位一转得变成失,失又引发困境,困境引发磨难。

所以"得失价值系统"下如何理论都会引发人祸,或者说处处都是人祸。

曾仕强在讲《易经》说到济卦的时候,说人生就是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刚从水深里爬出来又掉进火热,从火热里爬出来又掉进水深,逃不掉!就是这个道理。

磨难和平步青云只不过是事物的两面,随着时、位的变化而变化,就像河流一样,时位没有阻挡自然直行,有阻挡自然迂回,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有好坏、利弊之分吗?是我们在"得失价值系统"下趋利避害而产生了喜好、选择。

福兮、祸兮,相生相依,不论我们如何选择,都只能成就"十之八九不如意事"的结果,这是得失价值系统固有的宿命。

如何逃出轮回的漩涡,需要对得失价值系统有深刻的认识、了解,参破他,才有可能真的超越他,当放下得失,磨难才会显现他本来的样子。

子曰:肥马轻裘享富贵,如果是命,得之,好。

粗茶淡饭喝凉水如果是命,受之,照样快乐。

为什么?你明白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727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9
下一篇 2022-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