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二十多年职教老师,还是有发言权的。
教育是个良心活,对于中职和高技院校来说,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再加上学生基础比较差,教学会有很大差异。
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在混课,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不好学。
毕竟学生毕业是要就业,要有一定技能才能受用人单位欢迎,否则怎么得到家长、学生及用人单位肯定?一、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浓。
一般依据中考成绩,好的进入普高学习,成绩差的才进中职和高技院校。
这类学生要么智力水平一般,要么被游戏耽误了,学习兴趣不大。
所以教学起来是比较困难的,经常需要去复习初中知识,否则学生听不懂,因此会影响教学进度。
有时要花时间整顿纪律,才能更好组织教学,比如上课前将学生手机上交等。
二、学生对学习技能兴趣更大。
虽说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感到困难,但对动手 *** 作兴趣明显更大。
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可以让他们学会 *** 作技能,这也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能力。
三、学风跟学校、专业和班级有关。
学校分国家示范校、省级示范校、市级示范校及一般学校,因此师资水平、教学软硬件差距大,生源质量也不同。
而不同专业也有很大差异,有些专业技能水平要求比重高,理论要求低,学生基础差些。
有些专业理论难度大,对学生成绩设较高门槛,这些专业学风更好。
再就跟班主任管理班级有关,班主任负责,学风好,该班易组织教学,成绩也好。
一直有人误解中职和高技学校师资水平差,老师不负责,其实并不是这样。
招收门槛至少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少是研究生学历,双师型教师从企业招聘。
这个话题沉重又很现实,我的观点之只针对一部分公办职校学校浅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上课的感受取决于一个学校制度,体制以及领导班子的决策。
学生是受教育者,怎么样让在中考线划出的学生学到东西,从人格的培养,习惯的改变,劳动的价值,专业技能的提升,对口的就业等方面去引导和改变是目的。
但现实不是这样的,领导的眼光只停留在技能比赛,技能比赛也怪,非得要用提供商的平台,什么电商的,工业产品的,沙盘的,会计的等等,都是在圈内。
所以要比赛先重金购平台,买了就互惠互利,这些平台又跟实际没多大关系,参加的学校也就固定的几所学校,好像民办学校很少参与。
为了技能比赛,选一部分同学出来,管吃管住好待遇,只为一个比赛停了这些学生的课。
圈内的比赛拿到奖了高兴,招生宣传,要不保送读高职,皆大欢喜,高职的录取分数线也很可爱。
教师忙着也参加比赛,说课,信息化比赛,为了比赛设定剧本,没有含量的表演。
你比你的还要连累学生,拍照,摄影,占课,定好情景环节。
形式主义,不停的折腾。
教师还要写反省,一个教案一反省,教案必须规定的模块化,反省必须深刻。
这哪里是教育工作者?再说到学生,一系列的折腾后学生得到什么?就算获奖毕业了工作还是拿不下,只能从事相关专业的行业又与专业错位的职业。
不完善,违背教育理念的环境下教师的课堂成了完任务的课堂,学不学也就那么回事,大部分同学手机的天地里读完职校。
真心希望,教育回归本质,理性。
招的来,留得住,专业对口送出去。
中职的部分学生假条不会写,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不会,百位的乘除也不会,天天玩手机,很多问题,但不能怨学生,接受教育是应该的。
理解职校的老师,没有尊严的活着,心有余而力不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