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什么植根于心底满分作文

将什么植根于心底满分作文,第1张

将什么植根于心底满分作文 浙江考生满分作文你怎么评价?

浙江考生满分作文你怎么评价?我是柳乡人,语文高级教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2020年高考第一篇满分作文出炉,这篇满分作文是位浙江考生所写,题目为《生活在树上》。

但是阅卷过程中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两位老师给出55分,经商议后最终被判为满分。

虽然这篇作文被公开之后引发了网友热议,很多人意见不一,众说纷纭。

但争议归争议,吐槽归吐槽。

《生活在树上》判为满分已是铁定事实,不能更改。

作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怎样从满分作文中发现和学习习作的规律和方法,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毕竟明年还要迎接高考。

怎样才能写出优秀作文甚至是满分作文呢?柳乡人认为:博览群书是写好作文的前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广泛地涉猎古今中外名人名著,对于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视野开阔、素材积累非常重要。

一个人看的书多了,他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写作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他才能娴熟地用学到的知识向人们传递自己的观点。

许多网友佩服这位考生的词汇量和词语的运用能力:“嚆矢、孜孜矻矻、肯綮、振翮、滥觞、薄脊、祓魅、赋魅、一觇、玉墀、婞直”这些生僻词,你见过几个?有理解几个?我想“满分”这才是阅卷老师对这篇作文的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有人说这些词语晦涩难懂,那只能说自己少见多怪。

你听不懂高雅的音乐,并不影响它是名曲。

多让孩子多读书吧,别无选择。

语言老道是打动教师的法宝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要想把考场作文写好,需要巧妙的构思,广泛地征引,更需要灵活地使用语言,从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上下功夫,这样的作文才能打动阅卷教师。

浙大副教授、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对《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评价非常高:“这篇作文文字的老道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具备。

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

”因此,作为学生,除了多写多练,更要在语言组织和使用上下功夫,给人以眼前一亮、出其不意的感觉。

写作技巧是临场发挥的锦囊“一篇文章定终身”。

考场作文是在气氛紧张、情绪紧张、心情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受时间、心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作为考生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简述如下:1、审清题意:明确题目所规定的写作范围与要求,弄明白文章要求写什么,有什么限制等;2、确定中心:即选择有意义、有一定思想高度的材料来写;3、写好首尾:要运用优美亮丽、引人入胜、语句锤炼的名人名言等,灵活地运用多种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方法;4、用心写作:写作时,语言要紧紧围绕中心思想,尽量不写空话、套话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生活在树上》这篇褒贬不一、备受争议的满分作文,你怎么评价?欢迎大家留评交流。

读这篇作文,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也觉得读得很费神。

1.说实话,我确实不知道海德格尔和卡尔维诺这两位是何许人也,但是如果作者好好地写,我或者其他普通读者也知道你想表达什么意思。

2.可是作者偏不肯好好说话,故作高深地写一堆生僻的词语,“嚆矢”“滥觞”“振翮”,绕口令似的写一堆非常态的句子。

不知道给满分的两位老师是不是真的马上看懂了,有没有百度作者提到的几位××家,以考证真伪(作文批改必须的)。

3.第一段三个生僻词大多数人不懂,大多数语文老师也得想一会儿,再加上全段那么多的“超常搭配”,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谁都得绕一会儿,专家也一样,作者本人恐怕也如此。

不信你让作者、专家用一句大白话把这一段的意思表达一下试试!4.不记得在哪儿看过一个笑话,说同样一句话,本科生说出来大家都懂,硕士生说出来似懂非懂,博士生说出来谁都不懂。

为什么,因为那些人并没有什么大学问,无非是把人云亦云的东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包装一下作为学问。

我不是说这位浙江考生没有学问,我想说无论多么有学问,先学会好好说话。

5.文章是用来传播的,不是用来孤芳自赏的,也不是给小圈子里的人互相捧场的。

教了多年的作文,总告诉学生作文语言要准确连贯得体,要生动形象有文采有特色,所有这些又必须要以准确为前提,要顺畅自然,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以给晦涩难懂之作文满分为嚆矢,滥觞于故作高深之文风……不能这样说话了,语文老师当谨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750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9
下一篇 2022-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