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一本窥视人内心最深处的书,在书中,他给我们描述了另一个世界,梦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就在我们身边。
因为从梦的含义可以看出一个人隐含的一面,了解了梦与精神的关系,就懂得了如何了一个人,窥视一个人内心的一些不可知的东西。
这就从更深处了解了一个人,从人的潜意识了解他。
这样了解人就更全面了。
而且人的梦境,人的潜意识往往能更真实反映人的心态。
解析一个人的梦,就能更真实了解一个人。
佛洛伊德《梦的解析》开创了心理学新的领域,也开创了意识流小说发展的道路。
初读《梦的解析》,整个过程似是一种锻炼耐力的长跑。
四十万字,佛洛伊德建立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解梦体系,庞大而略显枯燥。
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莫过于弗洛伊德的主旨:梦的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
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经典理论都认为,梦是以象征的方式,表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物。
而弗洛伊德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指出,梦不是什么预卜未来的神谕,而只是做梦的人在不清醒状态时的精神活动的延续。
他明白地提出,梦的内容多数是最近的以及孩提时代的资料,并根据对自己的梦的分析,相信几乎每一个梦的来源,都是做梦前一天的经验。
也正是因为其创造性的想法,诞生了这部被看作他对心理学最大贡献的《梦的解析》。
通观全书,书中的内容主要分为:梦的解析方法,梦是愿望的达成,梦的伪装,梦的材料与来源,梦的运作及梦程序的心理。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都是“愿望的满足”—尝试用潜意识来解决各部分的冲突。
不过,由于这些愿望不被人的理性所接受,潜意识中的“稽察者”不允许它未经改变就进入意识。
所以要经过一系列的伪装,转化成不易被察觉的形式通过梦境表达出来。
因此,梦的伪装造成了解读的困难。
而进行梦的解析时,首先就要破除伪装,以探究那些藏在伪装之后的愿望。
如果说快乐的、愉悦的梦境是愿望的达成,那么我们不禁质疑:让我们感到焦虑甚至恐惧的所谓噩梦又怎么解释呢?弗洛伊德的回答是:无论怎么不愉快的梦,都不外乎是愿望满足的一种“变相的改装”。
他认为: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
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
这种新鲜的解释方法虽然未必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赞同,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这样一来他就有了一个“公式”来解释所有的梦,进而奠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的领军地位。
为了破除梦的伪装,弗洛伊德从梦的检查入手,先是谈到几个较为普遍的象征形象,进而谈到梦的运作,说明梦进行伪装的四种方法,即凝缩作用、转移作用、将思想转化为视觉和二度润饰。
完全破除伪装后,梦的真实意义便浮出水面,即可达到解梦的意图。
在精神分析治疗时,通过解梦亦可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病患,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整本书中,有一个梦的案例让我印象最深,也正是因为这个案例,让我对这本书所阐述的原理的真实性更加信任。
弗洛伊德说,人们在做关于考试的梦的时候,梦到的往往是自己在为已经通过了的考试感到焦虑和煎熬,而不是梦到未通过的或者将要考的。
在高考之后,甚至是进入大学一个学期之后,我仍然会梦到高考之前的情景,并为它感到不安。
而读过《梦的解析》之后,发现人们都是如此,才不再为它感到困惑。
也许有些人并不清楚,弗洛伊德是一个精神病专家,因此当他将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广到普通人身上时,他的做法让人很难接受和理解。
而这也就引起了大家对他的理论真实性的一种怀疑。
而事实上,《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总结,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虽然其中的解释不乏合理可信之处,但对于讲求有科学依据地研究心理学现象的现实情况不符。
他在释梦中的主观性、任意性和神秘性以及他把人的一切梦的隐义都与梦者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联系起来,也略显牵强。
因此,纵然是受人尊崇的大师,也有其不够完善的一面。
虽然《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不可动摇。
它从一个其他人从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因此,虽然枯燥晦涩,但它仍值得我们沉下心来,静静阅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