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一名在北京地区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我想用我身边的一些家长和孩子的真实案例来让家长明白,家长是否有必要陪孩子读书。
我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经常给孩子们推荐书。
起初,班上所有孩子的语文能力是差不多的,可是过了几个月后,孩子之间开始出现差别,在班上,有几个孩子开始脱颖而出,他们的语文水平、写作能力提高之快令人吃惊,也大大出乎家长的意料。
这几个孩子阅读能力很强,写作能力在班级乃至全年级中也是最好的,并不是因为他们天资有多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家长在背后下了很多功夫。
每当我推荐了一本书或一套书之后,有几位家长总是很用心,他们会立马从网上买来这些书,然后陪着孩子做亲子阅读,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
有时候是爸爸妈妈读、孩子听,有时是孩子给家长读,有时家长还和孩子分角色朗读、扮演书中的故事。
这几位家长日复一日地陪着孩子阅读,渐渐的,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 即使没有家长陪着,他们也会主动找书读。
有了大量的阅读做支撑,这几个孩子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大大增强,读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有的孩子一周读两到三本中外名著。
而那些从来不愿意陪孩子阅读,对孩子的阅读漫不经心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学校中成绩平平,各科学习都没有太大起色,即使在校外报了阅读班作文班,因为没有阅读量做支撑,语文成绩也依然没有太大进步。
说了这么多,我想宝爸宝妈们应该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说到底,孩子之间的差别,反应的是父母之间的差别。
孩子无差别,父母有差异。
我是常年0-15岁孩子推荐书籍的丰非,想要儿童书单,想提高学习成绩,可以关注我哦!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父母陪小孩看课外书好处多多!1.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会有安全感。
这种家人相爱、和谐幸福的场景会打小烙印在孩子的心中,让孩子能感受到爱,在被爱中学会去爱。
而且,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2.陪孩子读课外书,能保证开卷有益。
父母必须要先对阅读的书籍作精选,不可能随便找些低质有害的书让孩子来读。
而且,会根据孩子的阅读进展逐步增加阅读量和阅读范围,比起孩子无目的的读,这种循序渐进的读更好。
3.父母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的特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一是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二是可以观察到孩子的特别之处,比如善于抓重点、善于联想和想象、善于总结和归纳,等等;三是可以看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比如不够精细、思维偏差、钻牛角尖、应付了事,等等。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发现,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渗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助推孩子的成长进步。
4.父母在陪伴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一同进步。
孩子的书父母要精选,更要精读,还要安排孩子阅读的梯次计划,父母不读,怎么能做好?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产生的各种疑问也倒逼父母通过更多的阅读来予以解答。
这也是一种终身学习的好做法。
5.夫妻双方以孩子为中心,在阅读这个行为中还能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比起各捧一部手机,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忽略对方,忽视孩子,这种亲子阅读可谓家庭和睦的催化剂。
但这种事必须父母自觉自愿去做,学校要求只会令孩子家长心生反感。
成年人都不喜欢有人对自己指手画脚。
即使知道一件事做了有好处,但如果是别人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去做的,则多半不会认真对待。
陪孩子阅读,有见识的家长从小就开始做了,用不着学校来提要求;无见识的家长提了也是白提。
更何况,陪孩子阅读,重点是在孩子身上,学校让家长写阅读感受,这是典型的用力用错了地方。
为什么会干出这么淡吃萝卜闲 *** 心的荒唐事来?还是有些官僚主义作风。
自以为有这个权力来检查家长是否真正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
但在校受教育的主体是孩子,不是家长,别以为这事出发点是为孩子好,就可以去勉强孩子的家长。
这其实不是善意,而是胁迫了。
教育者应该分清分内分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别一本糊涂账,更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都不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