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关云长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乡。
这是因为天下最大的三座关庙位于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和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
这三处地方,运城是关羽的故乡,而洛阳埋葬的是关羽的头颅,当阳埋葬的是关羽的身躯。
这是因为当年孙权杀害关羽后,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 *** 造成的。
那么孙权既然杀害了关羽,为何还要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 *** 呢?一、 孙权嫁祸给曹 *** 。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攻打襄樊。
在取得了水淹七军的战果后,曹 *** 的襄樊防线危在旦夕。
当时在曹 *** 的统治区,对曹 *** 不满的百姓到处揭竿而起,以关羽的旗帜进行战斗。
曹 *** 甚至想要迁都,来躲避关羽的锋芒。
在这个时候,曹 *** 的手下劝阻他,让他利用东吴来对抗关羽。
孙权也同时给曹 *** 写来密信,要求讨伐关羽来为曹 *** 效劳。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对关羽发动了夹击。
由于众寡悬殊,再加上孙权袭取了荆州,关羽在撤军途中,军心混乱造成了大军离散,被迫带着数百残兵败将走保麦城。
不久,关羽在逃往蜀中的路上被东吴伏兵俘获,随即被杀。
在《三国演义》中,对孙权送关羽的首级给曹 *** 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嫁祸曹 *** 。
在孙权夺取荆州,杀害关羽,志得意满的时候,他的部下张昭提醒他要防备刘备报仇。
孙权采纳了张昭的建议,将关羽的首级送往曹 *** 那里,以表明自己袭夺荆州、杀害关羽的行为是受到了曹 *** 的指使。
这样,刘备就会把报仇的矛头指向曹 *** 。
曹 *** 在得到关羽的首级后,他的手下也不是笨伯。
司马懿就马上看破了东吴的企图,建议曹 *** 厚葬关羽,来摆脱孙权的计谋。
于是曹 *** 用香木为关羽雕刻了一具身体,与首级一起,以王侯之礼合葬在洛阳关林。
这也就是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的由来。
如果按照嫁祸于人的说法,确实可以解释孙权送关羽首级给曹 *** 的目的。
在当时的三国鼎立局面中,刘备在最鼎盛时期拥有益州、汉中和荆州一部,实力不容小觑。
在汉中之战中,刘备率领的蜀中军队打败了曹 *** 亲自指挥的军队,蜀军的战斗力也得到了验证。
再加上蜀汉位居东吴上游,在地理形势上占有先天的优势。
再加上吴军在曹魏、蜀汉眼中只是水军占有优势,在陆地作战中是不值一提的。
在逍遥津之战中,孙权的十万大军被张辽的七千人马打得大败,自己也险些落入曹军之手。
这种战绩早就成了曹魏和蜀汉君臣眼中的笑话。
如果刘备率领蜀军顺流而下攻打东吴,孙权是很难抵挡的。
刘备和他率领的蜀军身经百战,本来是作为北伐秦川的主力,十分精锐,不要说还有刘备、张飞、马超这些优秀将帅。
孙权的部下吕蒙病入膏肓,自然无法抵御刘备。
这样一来,如果刘备真要与孙权决战,东吴将面临十分危险的境地。
在后来晋朝灭吴的战争中,首先冲入建康的晋军就是从蜀军出发的军队。
因此,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孙权把关羽的首级送往曹 *** 那里,想要嫁祸于人就是自然的了。
不过,如果仅仅从嫁祸于人这个角度解释孙权送关羽首级给曹 *** 这件事,就有点肤浅了。
因为这个伎俩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曹 *** 和他的手下立刻就能够看破。
曹 *** 以王侯之礼埋葬关羽,就轻易破解了孙权的这个计谋。
曹 *** 君臣能够看破的事情,刘备君臣自然也会看破,孙权再送关羽的首级给曹 *** 又有什么意义呢?二、孙权送关羽首级给曹 *** 是他的投名状。
孙权在出兵荆州之前,在濡须口之战的时候就向曹 *** 秘密投降了。
但是在此之后,曹 *** 并不相信孙权,依然把他当做自己的潜在敌人对待。
在淮南方向上,曹 *** 一直保留着以张辽为首的兵力,即便是襄樊之战情况危急,也不调动这支军队。
直到孙权出兵荆州,和关羽彻底翻脸后,曹 *** 才调张辽前往襄樊。
张辽没有到达前线,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在孙权向曹 *** 写密信,说自己要出兵袭击荆州的时候,专门在信中向曹 *** 提醒,不要把这个秘密泄露出来。
可是曹 *** 根本不理睬孙权的请求,他把孙权的密信一式两份,一份用箭射入樊城,一份则射入了关羽的军营。
可惜关羽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错失了曹 *** 给他的良机。
在关羽撤军的时候,曹 *** 又再次下令,禁止襄樊前线的曹军对关羽进行追击,放关羽安然离去。
曹 *** 的这些举动目的十分明显,那就是要看关羽和孙权火拼。
如果不是傅士仁、麋芳的轻易投降,关羽很可能会和东吴在荆州进行一场大战。
不过虽然曹 *** 没有达成坐山观虎斗的目的,他不信任孙权,把孙权当做敌人的心理向世人暴露无遗。
这自然给孙权造成了压力,他投降曹 *** 就是想借助曹 *** 的势力,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
现在曹 *** 表明不信任自己,那么自己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
于是,孙权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 *** ,表明自己与刘备已经一刀两断,关羽的首级就成为了孙权的投名状。
三、 孙权送关羽首级是他的一场外交博弈。
除了向曹 *** 送交投名状,取得曹 *** 的信任之外,孙权还有着他更深一层目的。
在三国鼎立的状态下,外交是各国重要的手段。
孙权要夺回荆州,并保有荆州,就必须在其他两国国家之间周旋,来为自己创造最佳的外部环境。
首先,孙权要为自己取得大义的名分。
无论孙权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他撕毁盟约,袭击盟友的行为还是让人不齿的。
为了摆脱背信弃义的恶名,给自己争取大义的名分,孙权采取投靠曹 *** 的办法。
在当时,曹 *** 虽然已经加九锡、晋位国公,但他还是没有迈出篡汉的那一步。
他依然是汉献帝朝廷的丞相,打着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旗号。
可是刘备在夺取汉中之后,一时间志得意满,自立为汉中王。
这明摆着是与曹 *** 公开对抗,不承认曹 *** 设立的汉献帝这个傀儡和他的朝廷。
这在当时引起了曹 *** 的大怒,甚至不顾疾病要带兵攻打刘备。
刘备自立汉中王的举动,只有袁术自立为帝可以比拟。
不管刘备采取什么借口,当时汉献帝的朝廷还存在,刘备的这个举动是不合法理的。
这让孙权抓住了借口,他向曹 *** 投降讨伐关羽,就是以向汉室效力为借口的。
这样,孙权就用效忠汉室的名义,掩盖了他背弃盟约的不义之举,获得了大义的名分。
其次,孙权想要获得曹 *** 的支持。
孙权夺取荆州的时候,已经察觉出曹 *** 的态度,这让孙权十分担心。
因为他夺取荆州后,已经与刘备撕破了面皮,而且擒杀关羽,又让刘备必须对他进行报复,否则不能服众。
那么,如果在即将面临的蜀吴之战中,曹 *** 继续采取暧昧的态度,东吴将会凶多吉少。
因此,孙权就必须将曹 *** 绑上自己的战车,送关羽的首级就是逼迫曹 *** 表态。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把曹军打得落花流水。
而孙权的出手,正是为了帮助曹 *** 渡过难关。
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 *** ,不仅仅是向曹 *** 报功,也是向天下表明,自己和曹 *** 是站在一条船上的。
这样,即便是曹 *** 用王侯之礼埋葬关羽首级,也不能甩脱孙权的攀附。
曹 *** 在将来蜀吴发生冲突的时候,即便是不帮助东吴,至少也会保持和平的状态。
这就会为东吴抵抗刘备的进攻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孙权想要对刘备施加压力。
孙权送关羽的首级给曹 *** ,也是摆给刘备的一种姿态。
那就是自己和曹 *** 共进退,让刘备在发动对东吴的进攻前有所考虑。
因为经过事实的证明,三国中无论任何一方,不管你的军事实力再强,也抵挡不住另外两方的夹击。
原本三方中曹 *** 的实力最强,刘备和孙权结成联盟,就是要共同抗击曹 *** 。
这个战略实施之后,让曹 *** 遭遇了很多的麻烦。
在长达十几年的岁月中,曹 *** 的势力不但没有扩张,还多次遭受挫折。
但是在荆州之战后,孙权袭击荆州,和刘备反目成仇。
在这种情况下,曹 *** 就成了双方都需要拉拢的对象。
如果曹 *** 和刘备、孙权中的任何一方联合,那么就会给另一方造成严重的压力。
孙权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拼命讨好曹 *** ,来稳固双方的外交关系。
他送关羽首级给曹 *** ,就是向刘备表明自己和曹 *** 的关系。
这暗示了刘备,如果他要向孙权发动报复行动,就会遭遇曹 *** 和孙权的共同抵抗,这会使得刘备的报复行动不可能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就不可能发动对孙权的报复。
事实证明,刘备在关羽死后的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发动军事行动,只有在曹丕篡汉,曹魏内部未稳的情况下,才发动了夷陵之战。
这说明孙权的外交行动是成功的。
结语:孙权在荆州之战中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后,专门派人将关羽的首级送到曹 *** 那里。
他用这个举动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出自曹 *** 的指使,企图将刘备报复的怒火引向曹 *** 。
当然,老奸巨猾的曹 *** 不会上当,他用王侯之礼埋葬了关羽,粉碎了孙权的阴谋。
除了祸水东引的企图,孙权还有获取大义的名分,解除自己背信弃义的骂名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孙权要以此死死攀附住曹 *** ,把曹 *** 绑上自己的战车。
他依仗曹 *** 的势力,对刘备施加压力,使得刘备对出兵东吴抱有谨慎的态度。
直到曹丕称帝,曹魏初创的时候,刘备才发动了夷陵之战,不过这个时候已经给了孙权相当长时间来做战争准备,为夷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孙权杀了关羽父子以后,必须面对的就是刘备的报复。
首先意料不到的是关公的灵魂已经开始报复了。
第一个遭到报复的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 *** 感神》中写道: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
急救时,蒙推到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自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
”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
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看,关羽的灵魂已经开始实施报复了。
关羽跟吕蒙索命可能是子虚乌有。
但是刘备的报复肯定不是杯弓蛇影。
在孙权安葬了吕蒙不久,张昭自建业而来,也带来了不利于孙权的坏消息。
说刘备已经尽得两川之地,不日就会起兵前来报复。
孙权一听,大惊失色也追悔莫及。
张昭就给孙权献计,把关羽的头颅送给曹 *** ,嫁祸于人,让刘备认为杀害关羽是曹 *** 背后主使。
这样刘备就可能去讨伐曹 *** 。
东吴就安全了。
应该说,这真是一条好计。
这样做首先就确保分化曹 *** 和刘备,避免出现曹刘联合,共伐东吴的最坏的局面;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刘备如果把矛头对准曹 *** ,而东吴就可以坐收渔利。
孙策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其实,张昭在外事方面也是颇有建树的。
于是,孙权就接受了张昭的建议,用木匣盛着关公的首级,派使者马不停蹄连夜送与曹 *** 。
孙权的阴谋诡计立即被司马懿识破了。
曹 *** 征求意见,司马懿献计对关羽以大臣之礼厚葬。
于是曹 *** 令人刻了一个沉香木身躯配上关羽的首级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
曹 *** 又下令文武百官到场送殡,并亲自拜祭,追封关羽为荆王,又差官员守墓。
曹 *** 的这些做法都十分有效。
刘备果然把所有的愤怒都对准了孙权。
刘备得知关羽遇害以后,倾举国之力讨伐孙权。
刘备的大军一路向东,顺势而下,势如破竹。
孙权的侄子孙桓被打得一败涂地,大将李异和谢旌被斩杀;朱然也被打得大败亏输;周泰和韩当也被打败;东吴头号名将甘宁被沙摩柯射死;大将潘璋被关兴斩杀;马忠也被糜竺和傅士仁杀了。
东吴人人惊惧,孙权向刘备求和,愿意交还荆州和孙夫人。
但是刘备此时已经失去了理智,忘了穷寇勿追的军事常识,意欲彻底解决东吴而不接受孙权的求和。
应该说,刘备此时如果接受了孙权的求和,一方面收回了荆州,一方面参与杀害关羽的大多数人都已经伏法,也算是为关羽报仇雪恨了。
最主要的是,可以收回荆州大获全胜。
但是刘备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错误的认为东吴不堪一击,想要一鼓作气消灭东吴。
这样就逼得东吴不得不垂死挣扎。
“置于死地而后生”东吴被刘备置于死地了。
东吴自然而然就会做拼死的抵抗而不可能坐以待毙。
这样东吴各大家族就会同仇敌忾,达到空前的团结而誓死对抗刘备。
东吴向来不是铁板一块,由几大家族共同管理,孙权类似于共主的身份。
在刘备攻打孙权替关羽报仇的时候,其他几大家族在一定程度上会坐壁上观;但是刘备要彻底消灭东吴,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东吴的几大家族就必然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刘备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失败的脚步逐渐来临了。
东吴名将陆逊粉墨登场了。
结果陆逊火烧连营,刘备的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
刘备消灭东吴的梦想也化为泡影。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了张飞、黄忠、吴班、张南、冯习等大将;黄权无奈投奔了曹魏。
东吴则损失了甘宁、朱然、潘璋、李异、谢旌、马忠等大将。
糜竺、傅士仁也在左右摇摆之中被杀死。
这一战,蜀汉集团和东吴集团都损兵折将,可谓两败俱伤。
刘备恢复汉室的远大理想也就无从谈起了。
以蜀汉的综合国力去攻打曹魏,曹魏不须反击,只要采取守势,蜀汉就会不战而败。
司马懿就是这样,以守为攻,熬死了诸葛亮,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司马懿平定孟达之乱,消灭辽东公孙度,擒拿王陵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干净利落、速战速决。
而对于诸葛亮的北伐,司马懿却“屡战屡败”总是以怕中了埋伏为借口而消极避战。
不得不承认:司马懿的审时度势和达权通变已经到了炉火纯青无人能敌的程度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