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理工大学校园图片

皇家理工大学校园图片,第1张

皇家理工大学校园图片 印度理工学院很厉害吗?

印度学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流的学生去印度理工,二流的学生去麻省理工”。

美国《60分钟》节目更是直言:“把哈佛、麻省理工和普利斯顿大学加在一起,就是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的地位。

”印度理工学院,简称IIT,创建于1951年。

印度理工学院的第一所校址建在了一座监狱之上。

之所以建在这里,就是希望学校能够时刻铭记“人才是印度富强之本。

”《三傻大闹宝莱坞》发展至今,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全国一共开设了七所校区,分别是:德里理工学院、坎普尔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理工学院、马德拉斯理工学院、孟买理工学院、瓜哈提理工学院和卢克里理工学院。

国人熟知的一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的帝国理工学院,其原型就是印度理工学院。

印度理工学院到底有多难考印度是一个种姓制度非常严格的国家,以种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阶层等级鲜明,普通人想要通过正常途径进入到上流社会,可能性为零。

然而,如果你能够获得一封印度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么你的阶层、背景和社会关系都变得不再重要。

印度儿童印度的一位低种姓父亲,在得知自己儿子考上了印度理工学院之后大摆宴席,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请全村人吃饭,一连请了好几天。

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短短几年之后,等到自己的儿子大学毕业,他的整个家庭都会跟着飞黄腾达。

为了考上印度理工学院,印度学生仅仅依靠学校课堂里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每天凌晨4点多就要起床去上校外补习班,白天学完学校里的正常课程后,晚上还要继续上补习班。

补习班的教学内容是数理化,远远超过了学校的教学大纲。

印度学校如果你以为通过参加校外补习班就可以确保考上印度理工学院的话,那就太低估印度理工学院的考试难度了。

进入毕业季的印度学生,首先要参加各邦统一组织的毕业考试。

如果你在这场考试中考取了前20%的名次,并且有意报考印度理工学院的话,那么你接下来就可以参加印度理工学院单独组织的考试了。

印度理工学院入学考试印度理工学院的考试内容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这三门课程,只有一张试卷,时间是三个小时。

这张试卷出得很随意,题量和分值变化莫测,每年都不一样。

自1951年建校以来,印度理工学院入学考试的题目从来没有重复过。

如果你侥幸通过了这场考试,先别得意,你接下来还要参加长达5天的面试。

每年参加印度理工学院单独考试的学生有几十万,录取率不到2%。

要注意,这里面的2%,其分母是经过了前面的预选考试过滤的。

印度理工学院分校马德拉斯理工学院近几年印度理工学院进行了扩招,录取率也仅仅提高了一个百分点。

原来参加印度理工学院单独考试不限制次数,自然就出现了很多年年报考而考不上的考霸,后来IIT规定一名考生最多只能参加两次。

如果你是印度总理的子女、印度理工学院院长的子女,想要进入印度理工学院镀金,也必须挤进这2%,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印度理工学院到底有多牛印度理工学院在学术界蜚声海内外,被称为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是印度最顶尖的工程教育与研究机构。

每年12月份,世界500强企业就会蜂拥而至,在印度理工学院校园内安营扎寨,竖起招聘牌,抢购大约3000名新鲜出炉的IT小鲜肉。

美国硅谷“在离开校园之前,IIT人一定会知道自己将到哪里。

”这是印度理工学院与生俱来的自信和实力。

从印度理工学院走出来的毕业生也充满了朝气和自信,他们坚信:“只要能进IIT,去哪里都会成功。

”从IIT走出来的人才不计其数。

美国加州大学曾对硅谷新移民企业家做过一项调查,在大约两千个新起家的企业之中,有四成是由印度人开办的。

而这当中有一半是IIT培育出来的人才。

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甲骨文创始人之一尤曼格·古普塔、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高盛合伙人阿维·马努德、花旗集团高级副董事长维克特·梅内塞斯、美国航空公司前总裁拉科什·甘格沃、麦肯锡前董事总经理拉雅·古普塔、贝尔前总裁阿伦·纳特瓦力……他们都是从印度理工学院走出去的。

对于印度来说,印度理工学院是一所让人又爱又恨的大学。

爱的是它为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名望,极大地提高了印度人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恨的是它的毕业生大都远走海外,很少有留在印度国内的。

自建校以来,大约有25000名IIT校友定居在了美国。

写在最后印度理工学院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在这个文盲率高达25%的国家,印度理工学院为他们的学生提供了国内最顶尖的教育资源和物质资源,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免受社会阶层等级的影响。

硅谷精英更远一点,印度人之所以能够在全球500强跨国公司管理层中占据一席之地,也跟他们与生俱来的语言天赋、辩论能力和社交能力密不可分。

在美国、在硅谷,与印度留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比较吃力,在辩论方面沉默谨慎、唯恐“祸从口出”,在社交场合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擅长逢迎拍马。

(喜欢请帮忙点赞加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给您!)

曾经有一部很火的印度电影叫《三傻大闹宝莱坞》,影片里印度帝国理工学院院长对着学生发言:“你们能走到今天都是非常幸运的,首先你们是一颗精子,打败无数颗精子,夺得生存的权利。

而你们还能进入帝国理工学院,所以我相信,你们不仅是幸运者,还是无数精子中的成功者和幸运者。

”事实上,印度没有帝国理工学院,它的原型是【印度理工学院(IIT)】。

这所学校在印度人眼里是非常神圣的存在,三哥的江湖里有一个传说:一流学生进印度理工,二流学生才去哈佛、耶鲁。

可见印度人的自大,也可见印度理工学院的地位,但是绝非浪得虚名。

比如美国硅谷的印度裔高管人数,远远超过其他族裔,在高科技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几乎全部出自印度理工学院,毕业后才去美国闯荡。

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第1任总理尼赫鲁创办,被称为全世界最难考的大学,录取率不到3%。

为培养这帮学生,印度政府也是下够血本,拿出全国高等教育预算的15%,用于占全国大学生不到1%的印度理工学院学生。

原来印度理工学院只有1个,后来扩大到6个分院,分布在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等几个大城市。

模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模式,7个校区各自独立运营,没有隶属关系,如今印度理工学院名声大噪,被誉为“泰姬陵之后印度最大的品牌”。

这一点,其实值得我国很多高校借鉴,真的不要太热衷于各种排名,多多用心于教学质量。

像那种为外国留学生配备几名异性伴读的奇葩政策,让吃瓜群众看了只摇头,真的可以休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827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0
下一篇 2022-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