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罚款形式来处理学生扣分,当然是违规、违法的。
但是,这种方法往往是老师处理学生扣分的最有效手段。
因此,常被老师采用。
因为“学生不乎扣分,但在乎自己的零花钱。
”在现在的中小学校,多数的班主任或老师,为了加强班级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制订有班级学生 *** 行量化细则。
通过细则,定期对每位学生的得分或扣分进行统计,然后根据统计结果,对表现优秀者予以表扬或奖励,对表现较差者,予以批评或处罚。
这套管理方法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不少班主任或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当学生对 *** 行评分持“无所谓”态度时,该制度就变得毫无意义。
“三味”曾多次见识过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因迟到、不履行值日职责、或上课讲话时,老师亮出 *** 行记分薄说,“扣你2分”,可学生却回答:“扣20分也行。
”学校卫生组对学生乱丢垃圾屡禁不止。
无奈之下,不得不出了个新规:乱扔垃圾者,罚款10元。
果然,校园卫生好转了很多。
老师采取罚款方式,处理学生违纪行为,这并非老师情愿,往往是被学生所“逼”:老师不能体罚学生,学校也不能开除学生。
这导致部分调皮捣蛋的学生无法无天,如果家长又不积极配合教育,老师确实很无奈。
从法律上讲,学生的钱属于个人私有财物,老师无权罚款和剥夺。
建议老师尽量避免该类行为。
如果老师非得采用,务必做好两点:一是,不要使用“罚款”的名义,可用“班费”之类。
二是,所有取的款项,老师必须用于班级开支,且由班委管理、结算。
否则,有风险!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无论是什么原因,因为什么理由,以罚款的形式教育学生都是错误的。
学生正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时期,学生教育有它的独特性,要把握两个原则,既要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有害性,又要学生体验到错误是有代价的,以杜绝类似错误的再发生。
目前存在的,罚劳动、罚抄写等形式,有价值倾向性误导的问题。
而以社会性的罚款方式,更不可取,有两点致命后果。
首先,学生无经济收入,罚学生就是间接惩家长,还容易引起家校矛盾。
其次,罚款的过程是金钱的交易,学生经历其中,强化了学生对金钱的认知,与全人教育目的格格不入,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