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九岁的时候,在生产队劳动。
干活的第一天,是学习插秧。
我们同龄的孩子,一共有四个。
根据老人们种地的经验,插秧这种活路,都是从小孩开始的。
因为,小孩学的早,将来插秧的速度就快。
在我们学插秧的时候,流行这样一个传说:大人小孩同时去帮地主插秧,地主煮的是盐蛋。
在分盐蛋的时候,大人是一人一个,小孩就只有半边盐蛋。
小孩子很生气,在插秧的时候,故意把一些秧苗卷起来。
这样,禾苗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长得慢,不整齐。
小孩插完秧苗,走的时候,对地主说,一个盐蛋分两边,小孩只能吃半边,秧子也是小孩栽,为了孩子不肯长,要长也要等到六月六,收获稻谷的季节。
说的是小孩插秧的技术,速度,已经超越了某些大人,不但吃的应该一样,工钱也应该一样。
插秧应该是少儿学,少儿不但学得快,而且手脚麻溜,速度快,超越大人。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没有能够吃到半边盐蛋,也没有半边盐蛋的收益。
在生产队插秧,大人,标准工分是十分。
也有八分,九分的人。
而我们四个小孩,就只能够得到二分。
在六十年代初期,生产队是缺少劳动力的,小孩在生产队劳动,是比较普遍的事情。
在很多人眼里,农民在地里劳动,不算参加工作。
这是不对的。
虽然以前,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
但是,现在不这样想了。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自己付出了劳动,获得报酬,有了收益,就是参加工作。
我的第一分工作,学习插秧,有痛苦,也有快乐。
痛苦,不仅是精疲力尽,腰酸背痛,而且还要遭受大人们的训斥,呼来唤去。
快乐,不仅是有了工分,能够得到工分与粮食挂钩,有了自食其力的自豪感,而且,是因为自己学到了一门技术,可以谋生啦。
现在,机械化的应用,人工插秧,失去了吃技术饭的条件。
也对当时的想法感到幼稚。
但是,也不能够否认,在土地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我们去成都一带,插秧,打稻谷,还是挣过钱的。
工作的乐趣,最简单的,最直觉的,就是自食其力。
工作有时让人感觉乏味,但其实工作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
1.工作可以让生活更充实;2.工作中我们可以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世界;3.工作可以带来收入,这个好像更重要哦,哈哈!把工作当成兴趣,你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