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现在,我收到了许多许多的礼物,有舅妈送的银链,同学送的生日贺卡,叔叔阿姨买的新衣服、新鞋……礼物,它给我的是惊喜,它常常让我忍不住兴奋地向别人炫耀:我是得宠的宝贝。
现在,我想告诉大家,我还有一个非常非常贵重的礼物,它是爸爸送的。
记得我5岁那年,爸爸妈妈去外地做生意了,把我寄托在奶奶家。
上幼儿园了,奶奶很疼我,天冷,我不想去,奶奶也由着我。
所以那时的我很自由。
等爸爸妈妈回来,我已经读小学一年级了。
习惯了读幼儿班时懒散的我,面对着一下子正规起来的教学方式,就不适应了。
老师在上面讲,我却在下面神游。
要开家长会了,我爸爸去参加的。
回来时,我问爸爸:“老师说我什么了吗?”爸爸说:“老师说我女儿是个认真乖巧的好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我乐了,咦,老师说我有出息呢!第二天,我破天荒地在课堂发言中高高举起了手。
从此,胆小的我变得活泼起来了。
后来,在爸爸妈妈的谈话中,我才知道那次家长会上,老师是这样说的:“你的孩子胆小,上课老是昏昏欲睡,是不是晚上没睡够,这样下去我怕跟不上。
”那爸爸不是对我撒了谎吗?可我并不怪爸爸。
事情已经过去两三年了,但给我的印象却依然是那么深刻。
如果当初爸爸回来责骂我一通,如果爸爸原原本本把老师的话复述。
那当时的我会是这么的心情呢?以我的性格,我一定会担心老师她不喜欢我,我会终日为此而闷闷不乐。
啊!爸爸,谢谢你,善意的谎言!这将成为我一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没有什么礼物比这更珍贵了。
如何看待撒谎作文?题主的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很乐意借答题机会谈些自己的看法。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想起我读小学时候,每逢写作文,开篇不是“今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无云”就是“锣鼓咚咚敲,红旗哗哗飘,我们兴高采烈地扫墓去了”等等自以为文采过人的语句。
要不就是“他跳上摩托车,一踩油门,飞也似的追了出去”,根本不知道摩托车的油门是在手把上的事实。
至于写的内容,那是挖空心思地编,最著名的就是帮老奶奶过马路。
这也许就是题主所说的撒谎作文吧?我不是语文老师,但我读书的时候对语文还是相当有兴趣的。
我认为,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必须搞清楚下面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学写作?一份语文试卷其实就四个字:阅读写作。
我们非常强调写作的重要性,那是因为无论是我们的法律法规、合同契约、报告文案,甚至表白情书,都离不开写作。
可以这么说,生活无处不写作。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学习写作就是为了应用。
每次高考结束后,作文题目经常会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
然而,从后来流传出来的“满分作文”或“高分作文”来看,几乎都是词藻华丽却又废话满篇的撒谎作文。
这又不得不让人怀疑我们是否真正明了学习写作的目的。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思考:学习写作究竟应该是以人文本还是以文为本我们作为一个人,身上起码存在三种属性:一是作为生命体的生物属性;二是作为具有思想性生物特有的精神属性;三是作为社会一分子的社会属性。
精神属性是我们每个人独享的,但我们的社会属性是会影响到其他人的。
我们学习写作是为了应用。
做什么用呢?用来抒发自己的心声。
如果说讲话是“言为心声”,那么作文就该是“文为心声”。
我觉得一开始我们就要在作文教学中强调这一点,不能“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有点偏离学习写作的初衷。
怎样更好地做到“文为心声”?社会有多复杂,作文就有多少样。
如同生活中我们不能看见啥就说啥一样,写作同样需要精巧的构思、华丽的语言、独特的手法等写作技巧,方便我们更好的抒发胸臆,表达情感,体现价值。
所以,必要的模仿乃至词藻堆砌而成的“撒谎作文”也是应该包容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能写好一篇“撒谎作文”,他更能写出带着自己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来。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引导他们多描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
我们可以少些命题作文多些自由创作,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与提升。
请不要小看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也是一片天。
有很多孩子写作业都有套路,有的是老师教的,有的是培训机构教的,读起来很美,但就是感觉很不真实,很假。
比如写好人好事,学生就会写到扶老人过马路,天气不好时回学校关窗户,送没有雨伞的同学回家;写母爱父爱的,一定是半夜三更生病,外面还有狂风暴雨,妈妈连雨衣也不穿,雨伞也不打,还要背着他去医院;写有奉献精神的,必然会写环卫工人,交警,根本就没有认真观察过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写出来一看就是假大空。
作文对于语文这一块特别重要,市场上所谓的满分作文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套路作文,有些家长还有老师以为让孩子多读一读这一类作文,或是考前背一背这类作文,考场上套用一下也可以拿高分,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我很讨厌这类撒谎作文,我认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是作家,文笔可以不好,但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要有孩子对生活的观察与体悟,书写工整,句子通顺流畅,就应该是不错的作文,对于学生用心写的文章就应该给予肯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