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但在每年的高考季,各省市县的高考状元,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同样,对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更是众说纷纭,网评不绝于声。
今年浙江的一篇满分作文,一经媒体公布更是引起热议,批判和赞美两种声音可谓针锋相对。
这篇《生活在树上》的满分作文,据说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
最后作文审查组老师认真细读这篇作文,把此文打成满分。
专家组认为这篇作文文字老到,虽然晦涩但其实思维深刻,而且稳当具备。
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有人认为此文故弄玄虚,显摆学识,没有货真价实,辞不配位;有人认为其文写作手法高超,思想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该得满分。
笔者认为,如果从学生的角度看,写此文他(她)完全没有错。
通过此文,一方面展示其所学综合知识和文化课程的掌握运用能力,致于用什么体,用什么词和表达何意,是学生的自由和权利。
另一方面,高考作文所面对的是阅卷老师和评卷专家,一切以得高分为目的,一切以投其所好为出发点,就像写专业论文针对其专家一样,这是客观现实。
从阅卷老师和评分专家的角度看,一篇作文的优与差,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化的评判标准。
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同一作文,一位老师给评了39分、第二位老师给了55分、最后却给了60分满分三种差别如此之大的结果。
其实给作文多少分,这是专家老师的权力,且已成定局。
如过去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但总体是绝大多数人给予好评。
现如今的满分作文似乎比那篇用文言文表述的满分作文更晦涩难懂。
这也许是遭诟病的主要原因。
其实我想,满分作文的评出并公布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一旦进入公众视野,它就会成为一种方向标和导向旗,后面的莘莘学子就会学以看重。
所以语文中的作文应更在于文笔流畅、通俗易懂中反映思想性或哲理性,在叙事、论述中表达真情实感。
我是@石润居 您对浙江2020高考满分作文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讨论点评!
您好谢邀!8月2日,浙江省2020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网友热议,有的非常推崇考生才华,认为该文引经据典,思想深刻,有的网友持反对意见,认为文以载道,通俗易懂才是好文章,如此晦涩深奥,有故居炫技的嫌疑,不值得提倡,判为满分,殊为不当等犀利言辞,各个大学教授及文学大家对此也都作出了评论。
作文开篇就是哲学家海德格尔,文中还引用了哲学家麦金泰尔以及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特别是用了许多生僻词,如:嚆矢,肯綮、祓魅、婞直等,全文读起来根本没有办法按照日常思维惯性来理解,并且很晦涩,给人的感觉是在读一篇当代八股文。
逐字逐句的认真阅读后,会发现作文的核心思想大概是想表达年轻人的傲慢、张狂,只是因为年轻缺乏阅历,向往自由,对生活的复杂性不断对抗和妥协。
年轻人有朝气、有傲气是对的,但也要对自己、对人类、对社会体制的充分认知,就像《树上的伯爵》里的柯西莫也是要脚踏实地的。
简单的人生道理被这位考生用拗口的语句和堆砌的生僻字包裹,然后再用哲学的手法推上一个高度,相信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在咬文嚼字、不说人话,甚至是标新立异、有悖常理。
高考作文最应该考察的是学生的诚实、诚恳的品性和真才实学。
这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39分,但后面两位老都给了55高分,经商议后最终被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还有阅卷老师直言不建议学生模仿。
我觉得文章写出来是给大众读的,不是给小众读的,这是文章基本的社会价值;平白如话是写作的至高境界,这句话仍然没有过时;读书多,记得的专业术语多,不等于有思想,不等于会写作文。
我想,浙江满分作文鼓吹的是晦涩文风是一种病态,在我国文学史上曾遭批判,重拾历史沉渣,对语文教育贻害无穷。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