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门听课”这个话题一直都争论不休。
之所以争论是因为利弊两方面不好权衡。
很多人认为“推门听课”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推门听课能够了解和掌握教师常态课的真实状况,以便于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改进教学。
也有人认为,推门听课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主动性的激发,有不信任教师,监督教师,监管教师的嫌疑。
推门听课也不是说就绝对性的好或绝对性的不好,这要看学校管理者从哪个角度认识,有什么样的选择,认识角度不同,选择的目的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笔者并不倡导推门听课基于两点原因:一是推门听课一定程度上是学校领导对教师的不信任的一种表现。
这种听课形式背离了民主评价的原则。
背离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理念。
我们说,依靠教师、解放教师、发展教师、尊重教师、成就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与关键,是最要紧,最要命的办学理念。
而事实上,推门听课已经是一种不尊重,不信任的行为了。
尽管,管理者有一千个理由说这是一种善意的行为,是为了加强教学管理,了解教学状况,帮助和促进教师自身提高,管理者有权利这样做,但还是掩盖不了一些东西。
既然是尊重和信任,那为什么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就去干扰老师正常的上课秩序和课堂节奏?听完课后还要查看教案,还要了解学生,还要追三问四,难道这就是信任?二是推门听课对教师的业务成长和专业化发展并没有多少实际上的帮助。
相反,还会给老师专业化成长或多或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会在一些老师心理造成阴影。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每一节课都是一道风景,每一节课都是一个艺术,没有完全相同的教师,就没有完全相同的教学设计、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
至于一节课老师会怎么去上,是不是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去上,那也不一定。
因为,教学设计是死的,但课堂是活的。
有时候课堂上即兴生成的东西,或随机出现的状况,会完全改变教师的课前预设。
而“推门听课”之后,几个领导一本正经的坐在教师后面,原本很轻松的课堂一下子都紧张起来了,老师也只能按照即设的方案进行,没有多少老师敢涉雷池半步,敢让课堂游离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之外,更没有多少人敢让课堂舒展,就更谈不上课堂的生成和灵活性了。
所以,听课者所看到的其实也并不是一个真实的生命课堂。
再者说,推门听课给教师传递信息并不是帮助自身的业务发展和提升,而是检查、监督、考评。
有一个案例:开学初,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员去一个学校检查工作,推门去听一个老师的课,结果被这个老师赶出门外。
这个教师的理由很简单,“你谁呀?凭什么进我们教室?教研室的人怎么了?谁说教研室的人就有权利不到招呼进别人的课堂听课?再者说了,我在这里上课,我就是这里的主人,你们进入教室听课征求过我的意见吗?云云。
”后来,好像课也没有听成,教育局却责令让这个老师公开道歉,因此上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结果不太清楚。
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判断,这个老师错了吗?我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还是支持这个老师。
如果换成是我,我可能没有那样的勇气。
这个案例需要我们去深思。
在教学管理中,为了解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所进行的调研、督导、学生问卷、座谈和听课等等,其实是很正常的管理方式,只是应把其目的性和方式转变一下,要让老师愿意接受,并能自觉遵守这个规则,且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意识。
基于此,所以,我们在实践中坚持要把原来的“推门听课”“巡课”“随堂听课”转变成“点课”“约课”。
所谓点课,就是在前一周就明确下一周的某个时段,某一位老师的课要去听的,都谁会去参加听课,听课的要求是什么等等。
这样以来,授课老师就非常明确了,这一周,他就会精心去备课。
通过查阅资料、主动请教、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参考名师教学设计、反复打磨等等途径来尽可能地完善这一节课。
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专业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再加上,课后的点评、研讨、交流又是一个提升过程。
有人问,这样的课会不会有虚假和作秀出现?当然,这种担忧有道理。
但实际上,这样听课,我们的目的不是看这节课到底有多么的完美,而是注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个过程。
关于“约课”就更有意义了,学校有针对性的提前预约某一个老师上公开课。
上课的时间、地点,甚至连上课的内容都作规定。
这样以来,与“点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基本相同,但不同的是,规定了教学内容以后,就更加侧重于对教材、课标和教学设计的研讨。
这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听课活动,其主要目的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不管哪一种听课方式,都要建立在教师本身的自主性上。
离开了教师本身的自住性,什么样的方式都是苍白的。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够找到更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激发教师自主能动性的方式。
从这一点出发,“点课”“约课”比“推门听课”要好得多”。
推门听课,是领导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存在好或者不好的问题,很多老师对推门听课都是有抵触情绪,其实,这不是推门听课这种方式造成的,而是领导的工作方法造成的。
为什么要推门听课?真正意义上的推门听课,当然是为了了解教师常态化课堂,通过听课和交流,促进课堂效益的提升。
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被有的人念歪了经,变成找老师缺点的独门秘籍,老师不抵触才怪呢。
怎样推门听课?如果领导是抱着了解教师课堂情况来的,是为了相互交流提高课堂效益来的,就应该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课间时,告诉上课的老师,这节课要去听课。
客气一点说要去学习学习,老师怎么可能抵触反对呢?领导有权推门听课,但也不能趾高气昂简单粗暴,跟老师一个招呼都不打,直接就是推门进去听课了。
这样对于老师上课和学生学习都是有负面影响的。
听课之后还要做些什么?有些领导听课,就是为了完成听课节数,因为上级有要求。
听课就是充实自己的听课笔记,一听了之,这样的听课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对于教师没有一点作用。
领导听课后,应该跟上课老师深入交流,指出成功之处和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这样,教师都是很欢迎的。
如果不足之处比较多,还应该跟进,再听一次,看看改进后的效果。
很多时候,老师自己就会邀请领导再次听课,对自己的改进进一步提出意见和建议。
笔者每学期都多次推门听课,从来没有发现老师有抵触情绪,交流过后,不少老师都邀请再到班听课,彼此之间十分融洽。
本来,听课就是为了相互学习相互提高,领导上课水平不一定就比教师高明,平等交流,取长补短,没有什么不好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