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在国内一直是优质教育、优质环境、优质资源的代名词。
在一二线城市里,受到了不少有经济条件的家长追捧。
而近期,爆出的上海中芯学校食堂的过期食物,引起了轩然大波,让不少家长膛目结舌,心中的国际学校形象瞬间坍塌。
变质的番茄、洋葱,速冻的蔬菜,保质期造假的肉类,不洁的餐具等,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刺痛着在场的每一个家长,也刺痛着整个社会的良知。
这样的学校和食品供应商只有眼前的利益,昧着良心,置之不理孩子最基本的饮食安全。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谈何让孩子们能健康的成长呢?这次上海国际学校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后,对于中产家庭的家长来说,更是一次打击。
原本以为,花费更高昂的学费,选择优质的国际学校,能给孩子带去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但现实却是狠狠的扇了一个耳光。
看似光鲜亮丽的国际学校,在其背后却隐藏着腐烂般的管理方。
如今,被爆出来了越来越多的校园食品安全事故,从村小到普小再到国际学校,无一例外地都深陷于此。
我们不禁想发问,为什么校园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首先,此类事件的频发主要原因是校园管理者责任感的缺失。
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是学校首先要做到的,学校管理者有责任,也有义务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卫生的饮食。
校园管理者应有充足的责任心,当学校卫生设施出现问题时,应积极配合整改,而不是为了寻求更大的收益,昧着良心做有违道德的事。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投入了不菲的资金改善了办学基础设施条件,用光鲜外表吸引更多生源。
但真正投入到后勤服务特别是食堂基础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经费却相当的少。
食堂的基础设施差、人员不配套、管理不规范和采取承包等现象,在各级各类学校都普遍存在。
这些不安全因素,给学校食堂里的食品带来了诸多隐患。
最后,食堂安全问题频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部门没有制定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校方的行为,或是惩罚力度不够大,做了此类事情不需用付出太大的代价,没有对社会起到足够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也相当于纵容了校方违法的行为。
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并做到落实监督,将食堂安全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我们是关注中小学教育的洋葱数学,点击关注,成为家长们的教育好助手
创想新思维在这里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角度:这种事情其实不是第一次发生,只是这一次发生在一个学费非常高的学校,午餐标准和费用差异太大,所以舆论反响那么大。
首先,我无法认同“花了10万学费就可以撒手不管”这个逻辑,实际上,一方面,学校应对食品安全负责,另一方面,无论花了多少钱,监督都是不可缺失的。
其实,重要的是如何去监督,如何去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这里面最具有效率的机制是形成家长常态化参与的机制。
因为,只有家长的参与是没有任何妥协可能的。
建立监管部门、学校和家长三方参与的膳食招标机制是一种可能,通过不完全由学校说了算的招标机制,让学校从主事者变成监督方,加上监管部门和家长志愿者参与的随机抽查,能够让在其中作恶的概率降到最低。
食品安全是大事,监督食品安全是难事,重要的是如何设计机制互相制约,这样才有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