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阅读

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阅读,第1张

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阅读 汶川地震中有一个中学因平日安全教育得当,幸免于难,是哪个呀?桑枣中学的桑枣中学-叶志平校长桑枣中学的桑枣中学-叶志平校长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一个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新华社记者朱玉、万一、...

【小题1】(1)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重视教学楼的建筑质量,千方百计进行加固维护。

(3)重视平时和紧急疏散的演练,坚持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小题2】这篇通讯用事实说话,通篇使用第三人称,用数据(字),用旁观直描的叙事手法(写实手法)为主,如第8段,没有出现一句明显的抒情和议论,甚至没有任何修饰,只是客观地陈述事实和细节,只用简明的数据对比,就已经完全表现出叶志平校长对保障师生生命安全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的认真细致。

【小题3】我不同意此种观点。

示例一:这篇通讯叙事不枝不蔓,集中表达了文章的写作意图。

汶川“5·12”地震之后不久,灾区校舍的质量问题已经凸现出来,记者具有敏锐的职业敏感,及时记录和表现了一个尽其所能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的中学校长形象,一定程度回答了当时人们关于“灾难能否避免”的疑问。

而其他与此关系不大的素材则一笔带过,防止喧宾夺主,避免了“高大全”类型化的写作模式,鲜明、集中、准确地诠释了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

示例二:这篇通讯角度单一却有深度。

作者独辟蹊径,从校长对师生生命安全的关注这个角度,紧紧围绕着“避险”来写,只从一个角度切入,其他素材一笔带过,抓住“加固教学楼”和“组织应急疏散演练”的两个核心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描叙,着力表现叶志平校长的责任心和远见,他的谋略和能力,他的坚韧和执着。

文章目标明确,开拓得深,远胜于面面俱到的叙写,更显现了报道的深度。

我同意此种观点。

示例:叶志平是四川地震灾区一名难得的优秀校长,记者如果能够多方面深入了解、开拓素材,比如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建设学校,如何在条件差、待遇低的情况下提高教育质量等等,给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的叶志平,人物形象更为饱满、鲜明,对于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灾区的教育状况,了解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工作的灾区师生,更有助于抗震救灾工作,会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仅从“避险”一个角度来描述他,确实有所遗憾。

解析: 【小题1】答对两点即可。

每点2分。

【小题2】5分 【小题3】略

桑枣中学的桑枣中学-叶志平校长通过河南这次水灾,你们都看到了什么问题?

我们看到了军民共同抗击大型自然灾害。

看到很多舍己为人的英雄事迹。

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看到了全国很多百姓捐款捐物,一个朴素、善良的民族精神。

没看到,气象局已经有暴雨预警,职能部门是否有防灾应急措施。

沈阳市前几年有几次暴雨红色预警。

政府发文,幼儿园、学校停课,职工提前下班。

全市政府部门、公安、交警全部上岗待命,地铁站运送了大批防灾物质,有专人负责,大批人员待命。

工厂停工,储备大批防灾物质,工厂有大批员工待命。

大批人员,疏通下水管道。

大批人员检查路边广告牌,树木剪枝。

在交通桥洞下,准备了大批抽水机。

虽然,这几次暴雨没有预期危害大,但是,有备无患,防范于未然。

有应急预案,有充分准备!就会使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无论郑州淹还是新乡淹,其实受灾最重的还是农村-,农民承受的洪灾是倾家荡产,况且在那些泄洪区,大约每隔二十年就有一次水灾.为此国家应该这些泄洪区实行合村并居政策,避开低洼易涝区,一律二层楼房,在有洪水时人可以居在二楼避险,减少灾害损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5169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0
下一篇 2022-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