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赵学红 学校处室“一岗双责”安全管理责任书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认真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不受损失,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学校决定同各处室、年级组签订《学校处室“一岗双责”安全管理责任书》。
一、工作要求1、各处室、年级组主任是本处室、年级组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处室、年级组的安全工作负总责,要把安全工作与处室、年级组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
2、各处室、年级组要根据本处室、年级组的特点,制定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并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要加强对教室、办公室、专用教室、学生公寓及其他校舍的安全管理,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及时整改。
3、坚持集体活动安全管理“谁主办,谁负责”原则,各处室、年级组组织师生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时,必须经相关部门请示批准后方可组织活动。
年级组、班级不得私自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体育、文艺、写生、公益等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时,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应急预案,提出明确要求和注意事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三、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学校和处室(含年级组)各存一份。
有的市级局的内设机构明明是科级,但为什么叫xx处?体制内的单位,确实有这种情况,多半是历史原因所致。
本地的接待办就是这种情况。
该单位只是一个正处级机构,按理内设科室应该叫科,可他们单位无一例外都是叫处。
于是科长便成了处长,每次开会或搞活动,提到他们单位的中层,总好像来的人比别的单位级别高一点。
接待外地来的同志,人家也经常误以为接他的人是处级干部,为此还很不好意思,经常说我们太客气太隆重了。
而领导似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据说,当年接待办的内设科室也叫科,后来有位主要领导说本地接待任务重,经常派个科长去接别人显得不太尊重,建议把接待办的内设部门改为处,显得好听点,于是假处实科的设置一直保持至今。
这也是本地唯一一个正处级单位内设正科级处室的单位。
本地隔壁一个地市的两办,前几年也是这种情况。
明明是个正处级单位,常理叫办公室的非要喊办公厅,下面的秘书科改头换面成了秘书处,一众科长叫处长,鸟q换炮,听着好听有面子,实际上还是科级干部一个。
据说当初也是说为了和省厅对应领导一时兴起改的。
2018年机构改革,这个地市两办改回了办公室,算是回归了正道。
总体来看,普通地市市直机关内设科室叫处室的不算多,少数因各种原因保留至今,已成为地方特色,并不是普遍现象。
事实上,真正有资格将市直机关内设机构设为处的,一般只存在副省级以上城市。
副省级城市的市直部门一般是副厅设置,部门主要领导是副厅级,中层正职则是正处,副职为副处,因此将内设机构设为处室可以说名正言顺。
县及县级市正处级,其所属的公安局、文化局、教育局等等都是正科级;地级市是正局级,其所属的各个局属于正处级;省、部级单位所属的各个厅或者局属于正局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