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原因就是美国膨胀了,建国后刚刚从拿破仑手来买到了庞大的路易斯安那州后版图比当初的十三个州几乎拓展了一倍。
当时美国高层鹰派横行,认为美国版图应该扩充到太平洋沿岸有可能的话完成吞并加拿大。
但是英国在北美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不断资助印第安人来反对美国的向西部的扩张。
英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美国趁英国主要精力在欧洲对抗拿破仑建立反法同盟之机,直接入侵加拿大,战争爆发了。
背景分析美国独立是在英国无可奈何之下才同意的,所以不会放任美国做大。
所以一方面认真经营加拿大,一方面对于北美西部的印第安人予以q支d药以及给养方面的资助用来反对美国的西部扩张。
说白了不想在自己在北美殖民利益受损失。
反观美国志得意满,在庞大的路易斯安那并入美国后狂战欲望更加强烈。
加拿大地广人稀,英军驻军不多。
况且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区和魁北克,一旦美军突破中个地区那么整个加拿大就会向美国敞开怀抱。
入后从加拿大西部出发沿着太平洋沿岸南下一举击溃印第安武装,那么整个北美都会纳入美国的版图。
不得不说美国野心勃勃。
当时欧洲大陆激战正酣,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和英、俄组织的反法同盟打的正热闹。
英国为切断法国的海外贸易强制美国出口欧洲的货物只能在英国卸货;拿破仑则威胁如果美国敢把物资出口到英国就会报复。
美国干脆不在出口欧洲,导致美国对外出口骤降。
美国损失惨重。
最后还是拿破仑主动取消了禁令,美国对法国大为感激。
对英国霸道的出口禁令更是怒火高涨。
也同样是因为欧洲战争,所以英国绝大部分军事力量都在欧洲。
加拿大的驻军只有几千人,美国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决定对英宣战。
美国上下对战争非常乐观,甚至美国总统杰斐逊曾说当年就会拿下加拿大并把英国势力彻底赶出美洲。
长期的战争过程以及战后影响美国对战争的预估明显不足,本来应该一鼓而下的加拿大不但没有打下来还没英国和加拿大民兵杀入国内,甚至白宫都被焚毁了。
长达三年的战争没有什么成果,最后还是维持原有疆界。
战争的剧本没有按照美国人预计的进行,既没有那么顺利也没有迅速完成。
而是生生的打成了拉锯战。
但是战争的结果也让美国人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改进。
由于美国是新立国不久,英国是头号强大帝国,无论如何战争的平局让世界强国开始正视这个新生的国家。
客观上提高了美国的知名度。
也就仅此而已,美国自此再也没有打过入侵加拿大的主意。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很简单,是美国想趁机清洗英国在北美的势力,永绝后患。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是惨胜,损兵折将,很多城市都被破坏。
英国虽然失败了,但当年大英帝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比美国13个自治领强大的多。
所以,独立战争以后,英国仍然对美国有着巨大的军事威胁。
当时美国北部的加拿大,就是英国的殖民地。
双方的大城市相距不远,只要英国人愿意,它可以随时从加拿大出兵攻击。
这就等于一把利剑悬在美国的头上。
所以,当时美国很希望吞并至少是打垮加拿大,消除北美的唯一威胁。
自然,美国南部还有墨西哥,但这是西班牙殖民地,而且墨西哥实力太弱,对美国没什么威胁。
而1812年,英国恰恰在欧洲被拿破仑修理的鼻青脸肿,连续溃败。
当时英国本土差点都被法国入侵,在欧洲大陆的盟友诸如普鲁士等国都被打垮。
英国人无心顾及其他大洲,将殖民地军队多抽调回国。
于是,加拿大境内的英军只有几千人。
这种情况下,美国认为机会到了,趁着英国和法国厮杀机会,将加拿大的英军消灭。
如果有机会就把加拿大吞并,至少也扶持加拿大独立,不受英国指挥。
然而,让美国政府没有想到的是,独立战争是美国人保家卫国,军民士气高涨。
但1812年所谓的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确实入侵加拿大。
美国军人士气不高,认为这种战争胜之不武。
相反,加拿大人却同英国一条心,纷纷组织民兵参战。
双方杀得难分难解,而英国也全力搞定了拿破仑,转头对付美国。
英军海军具有绝对优势,最终在美国沿海登陆,甚至一把火把华盛顿都烧掉了,白宫也被焚毁。
但美军也在加拿大烧掉了一些城市。
最终双方损失都很重,谈判停火,各自退回国境,谁也没占到便宜。
此次最倒霉的就是美国的印第安人。
在此次战争中,印第安人同英国人结盟,四处攻击美军,还杀了不少美国白人战俘甚至平民。
战争结束以后,美国政府恼怒的对印第安人进行报复,杀了不少印第安战士,占领了他们的土地,后者从此一蹶不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