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压力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最大的压力来自升学率。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知识是一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更重要的,教书育人,育人第一要素。
现在,对学校的纲性考核指标就是升学率,升学性上来了,一切都可以原谅,都能忽略不计。
正如对女人皮肤的认定,一白遮百丑,社会看学校,只要考的多就是好学校,以此类推,学校看学生,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变成了一家独大,各种评估都围着教学质量转,学校应对各种检查的方案也就万变不离其宗。
学校是国民教育的主阵地。
它的职能就是面向所有受教育者,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德、智、体及各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学生的未来人生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也有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合格人才。
但“三味"看现在的学校教育,总感觉有点变味:学校教育被过多地掺杂了个人利益,个人功利性色彩越来越浓厚。
其突出表现:1、教师一味注重追求学生考试分数,以获取精神和物质利益;2、学校(领导)一味追求升学率,以获取官场及物质利益。
其导致的后果:学生得不到公平对待,学生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被忽视,厌学问题严重。
不论各位信与不信,“三味"斗胆说一句(如不符合本校实情,勿怪罪!):现在多数的学校,将自身的声望和利益置于重心位置,而对学生的一切教育行为是围绕学校声望和利益来展开的。
学校管理者考虑最多的是学校的声望,极少会考虑学生长远的发展利益。
不少学校管理者面对国家“禁补"、“减负"的三令五申予不顾,对老师的合理诉求予不顾,寻找各种藉口,采取各种途径,进行分重点班、节假日补课、强制教师完成作业量考试次数、变着花样给学生和老师成绩排名等,表面上是为学生利益考虑,实际上还是为学校及领导个人利益考虑。
不少学校为了把更多精力集中到升学率上,公然将“副科"时间转嫁给"主科",体育课被取消,所有课余时间将学生赶回教室学习,安排老师下班,这显然是忽视了学生长远发展利益。
所谓学生利益,应是整体学生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利益;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长远利益,而不是眼前的升学利益。
扪心自问:有多少学校(领导)在制订学校制度,开展教学活动时,是站在学生长远利益这个高度考虑问题的?因此,"三味"认为,要发挥学校教育功能的本色,必须去除当前学校教育中的功利色彩。
欢迎关注头条号【三味聊教育】, 让我们一起从新角度看教育老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