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课外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还是学校的老师,建议都多关注一下教育部网站上的新闻以及公告。
很多网友只看到了教育部公布的双减工作文件,甚至根本就没看原文,只看了各路媒体的解读。
实际上教育部在自己的网站上,针对为什么要推行“双减”工作,如何界定清楚课外辅导机构和公立学校各自的责任?等一系列问题都作出了明确的解释。
第一,减负并不是要减轻学生的所有课业负担,也并不是要采取快乐教育、放养式教育。
这次减负是要减轻部分学校或者是课外辅导机构超纲学、提前学给学生带来的负担。
超纲学、提前学,在过去一段时间非常普遍,这种现象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会让整个社会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
很多地方都出现这样的情况。
比如,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要先了解学生的情况,老师就会问:“这一部分内容,大家都学过了吗?学过的同学请举手。
”老师惊奇地发现,班里40多个学生只有一两个学生没举手,其他学生都举手了。
老师只能无奈的说了一句:“如果学过了,那我就把这一部分串讲一下,没学过的同学,下课抽时间找我问”。
本来我们的教学是有教学大纲的,课程安排是有课程标准的,但是,现在很多学生不是按照课程大纲、教学标准进行学习。
公立学校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根本就没办法,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组织教学内容。
这时候,学校的老师就会非常为难。
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去讲,大部分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东西,同时也感觉老师讲得非常枯燥。
如果大部分学生都学过了,自己选择不讲。
那么,学生就会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学校的老师越不讲,孩子就越需要借助辅导班,孩子们都去报课外辅导班,老师就越没办法,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组织教学内容。
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大家都急急忙忙、慌慌张张。
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二年级的东西,二年级的学生甚至在学五年级的东西。
这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
有些学生看似是掌握了五年级的知识,但是他们的心智和智力发展水平,根本达不到这部分知识对应的要求,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变得非常浮躁,也就是“满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
”同时,这也会扼杀公立学校老师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因为老师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他们也不知道要给孩子讲什么内容。
这种现象在大城市非常普遍。
之前,我们的减负是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实际上,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减轻,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课内减负,课外增负”。
从长远来看,这也不利于国家的人才培养。
所有的学生知识结构都存在问题,以后等他们进入大学或者是走上科研岗位,这些问题迟早会暴露出来。
也就是说,教育这件事情急不得,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什么阶段该干什么事情?这是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的。
这次双减就是让学生重新回到校园,学校的老师要承担起主体教学职责,学校的老师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内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均等化的教育。
不仅课外辅导机构不能够提前学、超纲学,而且学校也不能够提前学、超纲学,不能把所有的教育,把所有的学生都往应试教育路上赶。
除了要遵循课程大纲,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重新回到立德树人这个这个本质上。
比如,意见要求全面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和时长,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到六年级的作业时长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的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也就是说,平均每一个科目留的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同时,还要求学校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的设置课后作业。
虽然,对于一线老师来说,这样的规定 *** 作起来有点困难。
比如,怎么分层设置作业,如果不分层考试,分层设置作业,真的对学生有帮助吗?但是,这样做就是希望老师能够重新回归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效率,在课堂上能够学好、学饱,而不是依靠课后作业或者是课外辅导班来提高学习成绩。
这其实也对公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有一部分学校已经开始试点校本课程,也就是,学校根据学生的情况,按照国家规定的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来编写适合自己学校学生情况的教材,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好、学足,课堂效率提高之后,余下的时间干什么呢?余下的时间,当然是让学生自由去发展。
比如学生可以读点课外书籍,发展一个兴趣爱好,学一门乐器等。
这就是我们说的教育要立德树人,让学生全面发展。
之前,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疑问,高考的考试模式不发生变化,高考仍然按照成绩进行录取,那么,一线老师怎么让学生全面发展呢?我们关注成绩还是不关注成绩呢?这次的意见其实给了明确的答案。
也就是要向课堂要效率,成绩当然很重要,但是前提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好,尽量给学生留出大量的空余时间,让他们能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我们不能为了提高成绩而牺牲掉学生的兴趣爱好,牺牲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第二,公立教育在义务教育体系中要承担起主体和引领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公立教育要承担起主体地位的作用,这个不是最近才有的提法。
早在2019年的时候,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就明确地表示,要确保公立义务教育主体地位不动摇。
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要确保公办义务教育的主体地位呢?因为我们的义务教育是普惠性教育,也就是,承担着普及教育的功能。
如果允许资本介入或者是资本过度介入,必然会破坏教育的公平性。
在整个教育生态体系当中,公办义务教育应该承担主体地位,民办义务学校和课外辅导机构,主要是起补充作用。
私立学校和课外辅导机构主要是为了满足家长多样化的需求,解决公立学校不能够解决的个别问题,个性化问题。
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私立教育高歌猛进,公立教育的空间不断被压缩。
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比公立学校要好很多。
但实际上,很多课外辅导机构或者是私立学校的口碑比较好,并不是真的因为他们的质量比较好,而是他们不断的在给家长灌输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比如过分的强调成绩,过分的关注升学率,不太注重教学质量。
某些私立学校能够快速崛起,主要就是通过高投入,进而获得高产出比。
比如提前招生,跨区域招生,掐尖招生,从公立学校高薪挖老师。
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把公立学校的教学资源,把公共资源,转化成私人资源,转化成依靠付费才能够获得的资源。
而这次的双减工作就是要净化整个教育生态,通过重新明确课外辅导机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扭转畸形乃至错误的教育理念,让教育能够重新回到教书育人这个功能上。
而公立学校要想承担起主体地位的作用,就要进行课堂变革。
正如上文分析的,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效率,向课堂要效率。
这也意味着公立学校要承担起教育教学创新的功能。
通过提高课堂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均衡发展。
而这就是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最大的不同。
私立学校或者是课外辅导机构,可以只关注成绩只关注升学率,但是,公立学校必须要承担起为社会培养人才,为未来培养人才,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
这就要求公立学校除了教学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发展。
比如,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行课后托管服务。
教育管理部门也明确的规定,课后托管服务不得开展提前学,而是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尽快补足除了学习之外其他方面的短板。
比如,学校可以把图书馆、体育馆、美术室等这些原来闲置的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进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其实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基本素养,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某些学生在学习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需求,或者公立学校提供的服务,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全部诉求,这时候,他们就可以借助课外辅导机构或者是私立学校。
这就是我们强调的私立学校和课外辅导机构,可以是正常教学,可以是公立学校的有益补充,注意是有益的补充。
@李小汪老西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
在学校每人都得到一碗饭,但有的学生吃不饱,不爱吃,就额外花钱买点吃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