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语言上的准备,英文能力永远是重中之重。
尽管录取环节都经历了英文水平的考核,但是同学之间的水平还是存在差异,相对于那些长期就读英文课程或者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同龄人,插班生还是会感觉压力很大。
当然有经验的老师会跟据同学水平调整方法和分层教学。
学习方法的转变,尤其是课堂辩论、学习小组方式。
授课的模式和氛围与传统学校风格迥异。
对写作、阅读能力的要求也大幅度提高。
国际教育非常注重书籍的广泛阅读,老师会建议学生阅读各种书籍,积累知识。
家庭作业多数以论文的方式完成,写作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学会包容和理解,学会解决问题。
和传统学校不同,国际学校的学生尽管多数以亚裔同学为主,华人孩子比例很高,但也会由于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在同学间会有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要提前有个心理准备,遇到无法理解和不习惯的事情要学会包容和沟通。
俱乐部活动和社会活动变得十分重要,和走中高考之路的学生不同,进入国际学校后,不能只盯着分数,在俱乐部和社团中的优异表现也会成为申请世界名校的砝码。
除了校内的活动,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尤其开设IB课程的国际学校中,社会活动CAS是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来评估和计分的。
对日常成绩要格外重视,中高考只要最后一锤子砸响了就成了,日常成绩怎么样无所谓。
而西方大学则更重视高中的日常表现和GPA。
尽管国内的成绩单在西方院校录取环节的采信度极低,但是修读全球认证的、采用全球通行的评估和计分方式的国际学校,在成绩单的采信方面优势十分明显。
保持优异的日常成绩对于申请世界名牌大学将十分重要。
新生会面临不少的困难,更要面临观念的转变。
一定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当你克服一切困难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自身能力有了很大的飞跃。
开始会有些困难,但未来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最后:国际教育好比公交车,我们只能看到它的起点和方向,但是无法预测旅途中的经历,必须慎重选择。
和传统教育相比,它有条件让每位乘客保持舒适和优雅。
但是司机说没座位了,您也别非挤进来一直站到终点....
首先需要适应的,就是语言沟通。
国际学校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学生,老师们很多也是来自不同的国家。
虽然小编不愿意承认,但国际学校的通用语言确实是英语。
因为小编的母校有国际学院和国际班。
其次是时间差。
如何轻松倒时差,说说公认最简便易行见效快的「节食+早餐法」吧,步骤如下:1. 抵达目的地后的首个早晨,向前计算 16 个小时,不要进食任何东西(节食)2. 在上一步 16 个小时的后 6 个小时中,尽量保持处于睡眠状态3. 抵达目的地后,在你平常习惯的起床时间起床,然后吃一顿丰盛的早餐。
通过例子来说明更容易理解。
比如我需要从北京前往柏林,飞行 11 个小时,在目的地时间 4 月 8 日晚上 6 点落地。
这样到达柏林后的首个早晨是 4 月 9 日,假设我习惯 9 点起床,向前 16 个小时是前一天晚上 5 点,因此飞机落地后我就不再吃任何东西了,为了夜里能睡得着,在飞机上的后半程我也尽量找些事做不去睡觉。
第二天早上不论多累,只要按时起床,享用一顿由各种德国美食组成的早餐,身体通常就能成功启动「德国时间」模式了。
此段落节选自网络。
然后是国际学校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
国际学校的规则与一般的学校略有不同,可能有些地方一开始你并不太习惯,不太理解,不要傻傻的直接非理性挑战它,国际学校的其中一个规则就是包容,你可以理性的去表达你的不满。
然后是生活习惯。
入乡随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也是尊重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