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咨询室转介制度

学校心理咨询室转介制度,第1张

学校心理咨询室转介制度 学校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汇编心理咨询基本原则有哪些辅导员问我是不是有抑郁症,让我去学校心理咨询室看医生,我真的有病吗?你觉得界定心理疾病的标准是什么?

谁说你有抑郁症,谁就有可能有。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一个喜欢给别人贴标签的人,都有心理问题。

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投射。

意思就是说,你觉得别人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的问题。

有症状不一定是病,有病一定有症状。

这就是心理学的标准。

心理老师左叔很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在高校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对你提出的“辅导员问我是不是有抑郁症,让我去学校心理咨询室看医生,我真的有病吗?你觉得界定心理疾病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我结合自己为大学生做心理咨询工作的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你的提问。

第一,高校的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经常会遇到这种状况,辅导员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了解,以及学生入校时所做的心理健康普查情况,基本上对自己管理的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有所了解,例如我们学校对新入学的大一学生都要进行大学生人格问卷普查,了解每个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学生有没有心理问题;。

所采用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依据心理健康水平的程度把测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没有心理问题的,辅导员和院系不需要关注的;二是有一些心理问题的,学生自己通过调节可以解决,或者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寻求帮助;三是有严重心理问题,或者各种神经症,心里矛盾冲突激烈,已经明显影响其学学习和生活的,这类学生必须立即做心理咨询,每周一次或根据学生情况确定咨询次数,直至症状减轻。

因为你的提问中也没有接待清楚,不知道你的其他情况。

因此根据你的叙述,既然辅导员让你去学校咨询室,你不妨就去中心请那里的心理咨询师看看,自己是否有抑郁症,如果没有更好,你可以继续学习和生活,不致影响的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如果有,有多严重,需要继续治疗或者到精神病科在确诊吗?这都对你有益。

辅导员也是抱着对你负责任的态度才这样对你说的。

从我在高校做心理咨询的体会看,辅导员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帮助你而已。

第二,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心理疾病,在我们心理咨询实践中是采用这些标准来完成的,这里我给你介绍一种方法,即病与非病三原则。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心理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是大脑的机能;因此临床心理学家提出三条原则作为判断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一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例如一个人他说自己听到了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声音,看到了现实世界不存在的事物,那他就产生了幻觉,因为他的精神与外界环境失去了同一性,自我认知与现实事实统一不起来。

二是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例如一个人遇到一件愉快的事,会有高兴和快乐的情绪,还会向人诉说,但是他却用压抑的语调,哀伤的表情给人说愉快的的事,或者是一件悲伤的事,他却表现出高兴地样子,那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活动没有协调性,内外不一致。

三是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我们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即人格特征,而且还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刺激下一般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是,本来一个待人热情,喜欢交往和爱说爱笑的人,突然变得对人冷漠,不和人交往,不与交谈,那我们可能就要怀疑他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

当然,在心理咨询实践,对心理疾病的界定,还有根据某种心理疾病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症状表现来进行判断的,这里我就不再介绍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5805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2
下一篇 2022-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