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理念通过课程实施

学校理念通过课程实施,第1张

学校理念通过课程实施 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理念是如何在课程及活动中体现的?教育教学管理十个理念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怎样办出有灵魂,有骨骼,有血肉,有温度有情怀的学校教育?

怎样让学校文化有灵魂 有骨骼 有血肉 一一办有温度的学校 做有情怀的教育 一、学校文化的定义 : 内在素养学校文化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由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教研实践中,经过反复比较、认真选择、长期沉淀、精心提炼创造出来的,并为其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同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非判断、价值取向、精神信仰以及规章制度 、行为方式、基础建设、物质设施等的一种系统整合和思想结晶 。

一个人穿上华丽的衣服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有文化?会讲几句洋文是不是就可以标榜自己有文化?拿着一张文凭是不是就可以说明自己有文化?同样道理,一所学校新建了一所大楼,张贴了几条标语,获得了几张证书,研发了几门课程,是不是就拥有了学校文化?一些校长深陷于学校文化的误区,把精力过多地投放于修建大门、兴建文化墙、兴建文化景观等外在的东西。

殊不知文化的实质是一所学校师生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风尚、精神风貌、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专业水准、家国情怀和远大抱负。

优雅的风度、家庭的教养、文明的习惯、悲悯的情怀、顽强的意志、 健康的心理、非凡的学识、睿智的思想、崇高的品格、伟大的抱负等等,构成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文化是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素养相结合的产物。

二、学校文化的灵魂 :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运用一般哲学原理去探讨教育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

它强调对问题事实的考察、考证与把握,对问题实质的探讨、探究与理解。

教育哲学要求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再思考,追求教育问题的根本解而非“症状解”。

教育哲学是在教育实践、教育反思的基础上,对教育规律的深度思考 ,深刻感悟与生动表达,具有方法论的性质。

教学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般回答是从上课时间开始,常规回答是从阅读课文开始,有经验的回答是从思考问题开始,有研究的回答是从师生对话开始 ,而教育哲学的回答则是从喜欢教师开始。

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般回答是从教师纠错开始,常规回答是从模仿家长开始,有经验的回答是从教学感动开始,有研究的回答是从崇拜英雄开始,而教育哲学的回答只是从喜欢学校开始。

我们可以依次推导出有关教育的系列问题并促使自己深度思考以求得问题的根本解。

例如有效学习从什么时候开始?道德成长从什么时候开始 ?人生志向从什么时候开始?事业成功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教育观点、教育主张、教育思想乃至教育哲学,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所在。

三、学校文化的意义 : 以文化人古人云“由人化文,以文化人 ”,形象说明了文化创造、文化传承与文化教化、文化进化之间的关系。

“由人化文”,说明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的,通过教育得到传承 。

“以文化人 ”,以文章、文德、文风、文教 (礼仪典范)来影响人、感化人、 熏陶人、塑造人。

“以文化人 ”强调六个程序①转化看法 、观念,明辩是非 ;②強化认知 、实验,实践检验 ;③优化能力 、技巧,方法应用 ;④细化环节 、要素,精益求精 ;⑤内化素养 、熏染,丰富内涵 ;⑥进化品质 、品性,追求卓越 。

“化”既是一个思想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道德成长的过程,还是一个精神觉醒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

四、学校文化的蕴意 : 隐形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场域中存在和生成的有助于学生积极健康发展的教育性因素 以及学生获得的教育性经验。

课程的功能在于把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不同的组织方式,体现不同的课程价值。

传统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分门别类的知识 。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课程目标教学计划等诸多方面实施进程的总和。

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倾向于用 “学习领域 ”代替 “学科”概念,软化学科界限,改变单纯以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求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社团课程主题化,艺术课程场馆化,实践课程基地化, 是当下课程改革乃至未来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课程理念反映学校的认知水平,课程设置展示学校的办学现状,课程研发体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许多学校把活动误以为是课程,课程研发的主要步骤:①编制课程目标②编排课程内容③组织课程实施④完善课程评价⑤整合课程资源⑥组织跟进培训学校文化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学校文化不是装饰而是氛围,不是告诫而是熏染,不是制止而是引导,不是惩戒而是示范,不是宣传而是引领,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理解了学校文化的实质,你就抓住了学校文化的精髓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5890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2
下一篇 2022-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