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悟空并题主的邀请,不甚荣幸。
对问题的提出者提出的:有人认为,私立学校老师水平高于公立学校这一问题,我个人持不同意见,原因是公立学校师资水平普遍要高于私立学校,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客观真实的。
近年来,各个集团开始大办私立学校。
笔者所见到的私立学校,从高中、初中、小学、到幼儿园是一体化的。
私立学校硬件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一流,但私立学校最为紧缺的就是教师,他们的软实力跟公立学校是无法抗衡的。
这就出现了私立学校大规模的从公立学校高薪引进人才的现象。
国内有些省份的名校长、名教师,他们也跳出体制加入到了私立学校当阵容当中。
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私立学校人才紧缺的现象,但对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只是杯水车薪。
私立学校功利化现象普遍严重。
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生源的稳定,大多数私立学校把学校变成了考试工厂,他们闭门造车。
他们也有自己内部严格的管理制度,他们为分数而教,为最片面的追求升学质量而教,为学校利益的最大化而教。
他们急功近利,把教育变成了工业,教育生活场景少,学生实际活动少,学生感兴趣的社团少,此等现象不符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规律。
私立学校的教师普遍是招聘的老师,私立学校对教师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笔者和我所认识的几位私立学校的校长也做过交流,他们为了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为了控制教师向外流动,他们很少派教师外出交流考察,很少派讲师尾数同课异构,很少派教师外出培训。
这既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不利于激活教师队伍,更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
教育既有时效性,教育又有可持续性。
私立学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走的过快,以致落下了师生应该修补的灵魂。
私立学校校内教研活动不浓,课题研究不深,他们轻视了教育是静的事业,教育也是慢的事业。
轻视了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请相信,教育就是静待花开。
一家之言,敬请批评指正。
若水---2019年7月20日
这个认识显然是片面错误的。
可能少数优质私立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于当地大部分公立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但这也只是局部地域的情况,不带有普遍性,也不能以点带面。
客观的讲,有一些公办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并不低于私立学校。
好多优秀的公办老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优良的办学传统,厚重的文化底蕴,教书育人氛围浓厚,培养出很多社会精英,为上级学校和社会输出了大量的人才人。
这些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文化素养,科学素养,治学态度,执教精神,个人能力和执教水平都非常高。
而且这些传统老校的教师队伍相对比较稳定,科研氛围,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相对比较浓厚。
而私立学校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更换调整比较频繁,学校文化底蕴一般都还不够厚重,好多教师特别是名师,之所以任教于私立学校,实际上就是冲着待遇去的,很多人待不了几年就会辗转离去。
因此上说,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相比,公立学校的文化底蕴,科研氛围,学术氛围,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思维品质等一点儿都不比私立学校差。
既然公立学校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并不低于私立学校。
那么,一些公立学校和部分私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他们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实际上,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教师队伍,最大的区别是在管理运行机制上。
私立学校,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相对比较灵活。
奖励激励机制要比很多公立学校先进的多。
一些私立学校教师大部分都是高薪外聘的老师,有优厚的底薪做保障,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绩效考核,奖励激励,只要有一份付出,必然会有一份回报,多干一份就能多拿一份。
且这些学校一般都有残酷的淘汰制度,即:你干不好,就随时有走人的可能。
这种激励机制,能最大化的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工作效率一般都比较高,教育教学业绩也比较突出。
而公办学校,大部分教师吃财政饭,拿固定的工资,端铁饭碗,吃不胖也饿不死,工作一般都比较稳定,没有淘汰制度,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仍然存在。
另外,公办学校的教师队伍岗位编制,进出机制都不够灵活,很多学校的教师只进不出,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普遍不高,教师的奖励激励机制力度不大,不足以调动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总结:一些私立学校学校内部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明显都优于部分公办学校,这是客观事实。
但这不能说私立学校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就一定高于公立学校。
单就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而言,根本不能武断的定论谁比谁更优,谁比谁更强,那要看从哪个维度上评价,从哪个方面评价。
所以,只能说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教师队伍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各自也有各自的不足,因为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管理运行体制和机制,所以根本没有办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