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意思就是说,能透彻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慧的,能够正确认识自身长短优劣的人最为明智。
”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了解别人好像有点难,了解自己还不容易吗?其实,有时候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难,所以才有“旁观者清”的说法。
人们为什么往往看不清自己呢?跟人的某些劣根性有关。
俗话说“忠言逆耳”,大部分人都爱听恭维话,好听话,缘于与生俱来的虚荣心,没人喜欢听别人没完没了的唠叨,哪怕你讲的再有理。
因为不爱听刺耳的“忠言”,只爱听不靠谱的“奉承”,一个人难免会昏了头。
真正能像孔子那样,放下身段,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凤毛麟角,这也是几千年圣人不多的原因。
当然,“良药”总是“苦口”的,性子太直也不好,劝诫也要注意方法。
自古忠臣下场好的实在不多。
能看清自己的人,能综合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找到自己的长处,顺利地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离成功会更近,比如你发现自己嗓音特别优异,就去音乐学院深造,说不定会“一鸣惊人”,如果你跑的贼快,就去冲刺奥运长短跑冠军。
如果你口齿伶俐,就去搞社交,或者当主持人什么的。
如果实在找不到优势,就别好高骛远,干些一般的营生,收入不多但不会亏了老本。
但自古就有些刚愎自用的人,自以为是,一意孤行,每天在错误的道路上折腾,让别人干着急,他们不把大业毁了是不会罢休的。
最典型的有楚霸王项羽,打官渡之战的袁绍,白门楼殒命的吕布,(这仨都是有勇无谋的主)智商不高还信心满满,把谋士们气的够呛,有的甚至跑了。
最后自己也没有好下场。
而那些成就大业的,无一不是善听谏言的“明主”,如刘邦,刘备,曹 *** 等等。
他们知道自己虽然不傻,但智商毕竟有限,不敢太相信自己,总在认真分析谋士们的话,避免在关键问题上犯糊涂。
尽管如此,曹 *** 也会头脑发热,“赤壁之战”时亲手杀了一个劝谏着,导致自己百万大军输得稀里哗啦。
刘备一头脑发热,就导致兵败夷陵。
可见,一个人要一辈子看清自己,真的太难了。
“自知之明”说着容易,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来源于《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自知之明,就是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认识自己。
芸芸众生中可能有人有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自己,怎么会不了解认识自己呢?笑话。
其实真的不一定是如此,有的人可以了解别人及周遭的一切,但就偏偏欠少了解自己,真正做到了解认识清楚自己,是不容易的。
茫茫人海中能够真正自知之明者恐怕比缺自知之明者少得多多。
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之类的箴言才会重d几千年。
因此,在现实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人们依然应该力求“自知之明”。
因为自知之明是求知的动力,求知是自知之明的升华。
自知之明通过求知改变自己的无知无识,也使自己达到自尊自爱,自律自信,自强不息的人生境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