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根据形势的要求和工作的进程,国家语委将新时期的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3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9条 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第19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1997年12月23日至26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明确了跨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大力推广普通话;2、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努力推进全社会用字规范化;3、加大中文信息处理的宏观管理力度,逐步实现中文信息技术产品的优化统一;4、继续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扩大使用范围。
会议提出的跨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是:2010年以前,制定并完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配套的一系列法规;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行业的工作人员,其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要求;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社会用字混乱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出版物用字,影视屏幕用字和计算机用字达到较高的规范水平;汉语拼音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扭转拼写中的不规范现象;建立起有效的中文信息处理的管理制度,做到凡是面向社会推广的中文信息技术产品,均经过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方面的审查认定。
下世纪中叶以前,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中文信息技术产品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方面实现较高水平的优化统一。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古代的语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吗?现在的普通话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谢悟空相邀!类似问题以前曾回答过,再重复一次吧。
所谓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说白了,普通话是现代人为规范了的汉语言,他的产生是近代的事情。
“普通话”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即普通话,后来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从而得到进一步推广。
普通话是汉族言与北方少数民族语言进一步融合的结果。
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取消了入声字,改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为现在的一、二、三、声。
这一点在现在某些地方的方言和古诗词中都可以得到印证。
弄清这个问题,就不难明白明清之前的古代汉语言和现在的普通话是有很大区别的。
古代留下的大量诗词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语言状态。
许多古诗词在当时是附合律绝或词牌格律的,但如果按普通话的声调去读,有的连韵都不押,其原因正在于此。
如岳飞的《满江红》、柳永的《雨霖铃》等等。
这是押入声韵的,再举个压平声韵的例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 · 陆游 风卷江湖雨闇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古代的普通话及今普通话差异极大|可去听听广韵|广韵就是粤语客家闽语吴语的共同祖宗|最近广韵的是肇庆山区土粤语及潮洲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