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什么心态进入八年级

以什么心态进入八年级,第1张

以什么心态进入八年级 八年级的孩子厌学了,父母说什么也不去学校读书了,再说他甚至以死相逼,怎么办?

谢谢邀请。

作为班主任,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

先从我处理过的一个案例来说吧。

春季开学后,小娜经常请病假,我以为还是身体的原因,没有太在意。

不料,有一天,她的父亲来访。

说小娜不想上学了,怎么劝也不起作用。

还有几个月就要中考了,父母很是着急,请求老师帮忙。

从她的父亲口中得知,这孩子因为之前生病,耽误了许多功课,对考试成绩很不满意。

在家里经常看法律类的书籍,理想是成为出色的律师,但又感到理想难以实现。

于是我们约好了和小娜的面谈时间。

和小娜见面后,我首先表达了对她身体状况的关心。

然后告诉她,如果信任老师的话,就和老师谈谈心,如果想法正确,老师会支持的。

交谈中发现,她认为自己成绩差考不上学,上学没有意义了。

我肯定了她热爱读书和思考,有理想有主见、善良稳重等优点,然后重点引领她领悟到了对未来过分担心的荒谬性。

好在经过一次谈话,她同意入班学习。

为了巩固战果,我又让她担任班干部,在教室里表扬她的优点。

一模考试,小娜进步了225个名次。

我也很有成就感。

结合这个案例,也许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探求解决办法:1.找一个孩子比较信任的人,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

事出必有因,明确原因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

孩子不去上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在学习上自我要求高,成绩不理想,失去信心。

二是人际关系紧张, 包括和老师、同学甚至父母等。

但是有些孩子说的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父母要好好分析,也不要武断猜测。

2.可以尝试求助老师,看看老师能不能解决问题。

3.安全第一,先不要逼迫孩子。

我们先停止一切劝诫,冷静几天。

4.不要让他在家里太自由太享受,因为人人都追求安乐。

可以设想,这是校外的引力大于校内引力所致。

再排查一下,到底是什么把他从学校吸引出去的。

5.他有什么想法,可以让他尝试一下,让他想象的肥皂泡尽早破碎。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鼓励。

八年级孩子厌学并不是个例,而是很多跟不上课,学不进去孩子的常见表现。

如果再加上和父母关系紧张,经常被老师批评,孩子肯定对生活都缺乏信心,更不说去学校上学了。

遇到这种初二现象,家长该怎么办呢?下面我给你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家长需要持理解心态看孩子,绝不能再逼其上学。

初二是青春期逆反心理最强烈的阶段,自打进入初一后,孩子发现自己越来越学不进去,而家长和老师每天都盯着学习,孩子开始对自己的学习有心而无力。

当孩子经过一番努力尝试后发现自己真的无法突破,慢慢就开始把注意力从学习上面转移到其他方面。

如此说,初二孩子厌学的苗头从初一上学期或下学期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家长根本没有留意。

因此,必须要持理解心态看孩子,明知道孩子在学业上已经无力坚持,那不妨换个思路看问题。

第二,心平气和告诉孩子,我们暂时请一周病假,在家思考。

事实上,孩子尽管厌学,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怎么走,而这恰是青春期迷茫现象的直观表现。

如果家长此时还不重视引导孩子看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仍然劝孩子去学校上学,你丝毫解决不了问题,同时还会激化矛盾。

理性的家长,不妨这样和孩子说:“既然你已经完全厌倦了上学,那咱就请一周病假吧,你用一周的时间在家里想想,咱能做点啥,因为现在是你面对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强调,不能在家里过度玩手机或电脑游戏,那些东西只能麻痹你的神经,让你更消沉。

”第三,待孩子在家三天时,与孩子认真做一次深谈,听听孩子怎么说。

之所以选择第三天和孩子正式谈,是看看孩子通过在家这三天,他是否真的在思考以后该怎么办,该做点啥的问题。

对于初二的孩子来说,可能真的啥也说不出来,毕竟他对社会了解还太少,又不敢走向社会。

家长这时可以问孩子:“思考了三天,你是否想清楚了,接下来咱要做啥啊?如果你没有想出来,爸爸妈妈有想法要对你讲。

”家长说完后,看孩子是否愿意回答。

如果不说,你再继续讲:“既然你还没有考虑好,那就继续思考。

但是我们有一个原则,一周后,如果仍然什么都想不出来,要么回学校继续呆着,哪怕你不学,也得去那里。

要么帮你找零工打,去体验社会,通过对比看上学好,还是打零工好。

”第四,第七天时,再与孩子做最后期限的谈话,决定孩子是去学校还是打零工。

之所以设定最后期限,是为了避免孩子发现你们拿他没办法,这样就可以在家里混吃混喝混日子。

一但孩子走到这一步,将来他连社会都不愿意去面对了。

因此,家长必须要坚定地与孩子做最后期限的谈话,你不要怕他寻死寻活,那都是吓唬人的鬼把戏。

假如孩子真就决定不上学了,也不要答应孩子就此你不要上学了,而是告诉孩子:“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想办法先给你办长期病假,一下请到期末,在这之前,我们给你联系打零工的事,你既然不上学,就必须要去挣饭钱,学会养活自己了。

”第五,把眼前的事,办妥后,孩子如果真打零工去了,选择时机和孩子聊天。

我曾经做过不少初二孩子死活不愿意上学的案例,我发现至少有八成左右的孩子,你真是要满足他暂时不上学的要求,只要能想办法让他去打零工的话,不出两个月,他就吃不了那苦,开始怀念上学的好。

这些孩子最终还是能回归学校,因为他们体验了社会,知道生存的不容易,更知道挣钱的难处。

而在孩子打零工的过程,你可以抽空去孩子工作的地方看看,随机和孩子聊聊。

让孩子感受到你们在关心他,还可以在孩子下班回来后与之聊天,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谈谈自己打工的感受等。

第六,如果孩子适应了打工,也能吃得了苦,坚决不回学校了,要同意孩子的选择。

家长有必要清楚一点,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学业这条路上走的很远,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初中毕业生走向社会。

如果你的孩子确实不想再继续学业了,也不愿意去职业学校上学,那就别再勉强孩子必须要读书这件事了。

因为上学的是孩子,而不是家长。

既然孩子特别反感上学这事,你再有奢望也没用。

或许这就是他此生所选择的路吧,唯有将来成人之后,发现自己没文化,能力不够,才会怀念上学的美好时光。

但是这也要给孩子把路指出来,把很多年轻人成人后方知不上学的后悔情况说一说,让孩子思考。

结束语:孩子到了初中后,厌学现象是大小环境影响的结果,小到家庭里,父母的育儿观念,教育方法,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如果家长不重视早期家庭教育的培养,没有培养孩子综合学习能力,到了初中孩子学习跟不上,就不难理解了。

大到学校与社会风气的影响,都有可能改变孩子对上学读书的看法。

而到了初二这一年,只要孩子对上学已经厌倦到极限时,不管你做什么工作,都不可能力劝孩子继续上学,而应考虑暂时让孩子离开学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071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2
下一篇 2022-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