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少数党员理想信念有所动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反映到精神生活中引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冲击了社会主义的义利观,特别是九十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发生了剧变,国际共运的曲折更剧烈地冲击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基。
理想信念在少数党员的心目中发生了动摇,他们思想空虚,精神不振,沉醉于享受,或参加各种宗教组织去寻找精神寄托,有的党员只讲金钱不讲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怀疑,甚至悲观失望。
2、 部分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部分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扎实,在重大理论问题和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模糊观点。
有的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脱离群众;有的则索性以明哲保身作为人生信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注重洁身自好,不能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进步;更有甚者,完全将组织纪律抛诸脑后,对自己放松要求,做出一些消极行为或违纪违法行为;还有部分党员意志薄弱,经受不了一点打击挫折,一见困难就投降,缺乏拼搏敢闯的精神,一些青年党员自以为入了党便可高枕无忧,不注重思想品行素质的修炼和意志的磨砺,极大地影响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和感染力。
3、 有的党员作风不扎实 部分党员缺乏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纪律软弱涣散,在抓教育质量和育人工程方面存在形式主义,学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常常会在“机关干部与一线教师的相互抱怨”中不了了之,而教学质量中产生的矛盾又会引起“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埋怨”,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缺乏经常性的沟通。
4、有的党员价值取向不正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等院校党员的价值取向也正发生深刻变化。
从其主流看,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立、竞争、公平、效率时代意识明显增强。
但就其发展趋势而言,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利益追求的强化,部分党员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
其一,社会政策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肯定,多元化的所有制,致使社会各阶层之间经济收入差距明显加大,形成了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一些党员在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上相对主义、趋利务实主义的特点逐步突出,多元取向明显。
其二,表现为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最大的利润,一些人重实惠,重个人物质利益,表现为政治意识淡化,求利欲望强化,人际关系“物化”,滋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
其三,具有明显的主体性。
利益观念渐渐被公众所接受,人们从实践中领悟到现实比纯观念的东西更重要,于是便放松了对政治价值观念的探求,注重眼前利益和自身发展的状态,于是,不少党员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部分党员过分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足。
对中层领导班子及处级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