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就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说起过年,最高兴的莫过于小孩,因为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大人们一方面要忙自己的事情,一方面为讨个和和美美的好彩头,不会轻易骂人,也就不会逼孩子做作业,众所周知,如今最容易让人上火的就是孩子的作业问题,不但孩子苦不堪言,大人一提起来也是肝火特别旺盛,双方都把问题搁置不提,孩子们也趁机放松疯玩几天;还有一个让孩子高兴的理由是,不但有新衣服穿,有吃不完的各种美食,还能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拿我自己的孩子来说,爷爷奶奶、父母、叔婶、姑姑、阿姨等长辈所给的压岁钱估摸着也在两千以上了。
而关于压岁钱在汉族民俗文化中的寓意,有辟邪驱鬼,保佑平安的意思。
它的起源有三:一是压祟,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叫做“祟”, 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就会出来用它那邪恶的白手去摸熟睡中的孩子的头,被摸的孩子就会吓得哭起来,接着就是头疼发热,发呓症说梦话。
几天后呓语症虽然退去,但原先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
因此,大人们就点亮灯火守着不睡,称为“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管姓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到了除夕夜晚,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当玩具跟孩子一起玩。
直到孩子玩累了熟睡过去,他们才将八枚铜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孩子的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守在孩子长身边。
尽管如此,意外还是发生了。
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当随风进来的“祟”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竟迸发出道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匆忙逃窜。
第二天,管氏夫妇将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大好消息与大家分享,此后,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压在孩子的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祟害小孩子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他们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
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二是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怪兽叫“夕”,每隔365日之后的夜晚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
小孩子害怕。
可“夕”怕光,怕响声,大人就用燃放炮竹的办法驱赶它,用零食安慰小孩,给他们壮胆,也就是通常说的 “压惊”。
岁月流转,逐渐演变为以货币替代食物,到宋朝年间就有了“压惊钱”。
据载,北宋神宗年间,某年除夕夜晚,副宰相王韶的小儿子南陔,跟随大人在街头观灯游玩时,不料被歹徒掠走,想勒索王韶一笔钱财。
逃跑中正好巧遇朝廷的车辆经过,聪明机智的南陔当即大声呼救,歹徒吓得放下南陔仓皇逃跑。
宋神宗得知此事后,就赐予南陔“压惊金犀钱”。
人们觉得这是天意,冥冥之中有神助, "压岁钱"就此在民间流传开来。
三是避邪,古代民间认为给压岁钱给孩子,当妖魔鬼怪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利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逢凶化吉。
至于“压岁钱”的作用,正史《资治通鉴》曾经给予 “证明”:书中第二十六卷记载杨贵妃生子时,“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
这里的“洗儿钱”除了贺喜之外,更重要的是长辈给新生儿一道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
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而今天则已经演成用红包封上百大钞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
关怀、爱意、心意。
谢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