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小学校园开放

合肥中小学校园开放,第1张

合肥中小学校园开放 合肥45中是好学校吗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是隶属于合肥市庐阳区的一所初级中学,建于1937年大别山区的立煌县,取名张家畈小学,校长卫立贤。

1946年元月迁到合肥,取名安徽省实验小学。

1949年元月,合肥解放,学校改名为合肥市立第一小学。

1956年,学校改名为合肥市淮河路第一小学。

1974年正式改名为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全校有20个班,1300多名学生,87名教职工。

现在的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位于合肥市六安路65号,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6650平方米,各种教学用房一应俱全,设备一流。

现有43个教学班,3000名在校生,在岗教师148人,其中,高级教师20多人,省、市、区级“教坛新星”和骨干教师40多名。

该校以“为了促进每一个孩子和谐发展”为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师德立校,以教科研兴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治校,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永不停息。

学校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开启新世纪创新教育的钥匙,省市区政府支持和学校自筹资金相结合,建成高配置微机室2个,多媒体室3个;10mb宽带光纤进校,建成全国先进水平的全数学校园网,远程教学正在规划中;在全市率先实现教学、教研、办公、会务信息化和网络化。

合肥四十五中坚持用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校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积极推进新程改革实验,开拓素质教育的新局面,教育教学质量多年处于合肥市领先水平,先后被授予合肥市“文明单位”、“甲级管理学校”,安徽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和“安徽省教育装备先进集体”,目前正在向安徽省特色示范初中迈进。

合肥四十五中前身是淮河路第一小学,再向前追溯,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徽省府迁到大别山区的立煌县(含金寨县),当时合肥地区较有名望的小学也随迁到立煌县与张家畈、郑家湾等小学合办取名张家畈小学,校长是卫立贤。

当时办学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但是由于校长办学热心,学校尚能维持下去,深受群众欢迎,博得省府官员的赞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1946年元月张家畈迁到合肥,取名安徽省实验小学,校址在现今新建的省新华书店,校长仍是卫立贤,全校有12个班,学生六百多人,教职工24人,其中教师18人。

当年9月份,租用当时合肥基督教办的三育女子中学的校舍(现南门小学),迁址主要原因是这里办学条件好一些。

1947年夏天又迁到自建的新校址(现在的市委宿舍)。

1947年秋季开学,因庆祝蒋介石六十寿辰,学校为表示对蒋的忠诚,改校名为合肥献立中正小学,一直到1949年元月合肥解放,校长始终是卫立贤。

学校实行双轨制,每个年级两个班,共12个班,每班学生50多人,学校人数保持在六、七百人,有教师18位。

当时学校师资水平和设备都是合肥首屈一指的,校风好,教学质量高,学生进校要考核,考进并不容易,在合肥很有名气,人们只要提起该校,都赞不绝口。

1949年元月,合肥解放,学校改名为合肥市立第一小学,校长仍是卫立贤。

不久,政府任命郭明治为校长,教师略有变动。

1951年学校又改名为合肥实验小学,校长是丁佑涵,学校属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双重领导,省教育厅把省里一些优秀教师调到这里,省教育厅又直接拨款和调来很多物资给学校,使学校条件越来越好。

学校还附设幼儿园,也是市里最好的名园。

老师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省市教育部门又常派人到学校蹲点作具体指导,经常举行观摩教学,因此,本市和外地观摩学习者络绎不绝,《安徽日报》和各种教育杂志多次报道我校的教学经验。

学校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优秀教师,如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大队辅导员称号的有刘秀英、田万楼,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会议的代表金文琦老师等,这是学校较兴旺时期,为学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4年,省教育厅把我校作为合肥师范学生实习基地,改校名为合肥师范附小,后又改为一附小,校长戴哲人。

1956年,学校改为合肥市淮河路第一小学,校长是王耘,一直到1957年,这两年由于反右斗争,当时学校高年级老师不是被错划为右派,就是被错打成反、坏分子,教学受到一定影响。

1958年春,崇如珍任校长,这期间,合肥师范把最优秀的毕业生陆续分配到学校。

1961年春,杨宜重任校长,一直到1968年,这阶段,由于市委的重视,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经常派人深入我校作具体指导,又增添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执教,学校顿时活跃起来,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成绩突出,体育成绩也很优秀,每年全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保持第一,其他如唱歌、美术、航模等在全市比赛中也总是保持在前几名,学校声望越来越高,有33个班,学生人数达一千六百多人,学校本部容纳不下,在安徽工学院(现合肥工业大学北区)和安徽日报社分别办了分校,又在市委宿舍办了两个班,教职员工有50多人。

由于学校各项工作出色,几乎年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

1959年还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并光荣出席全国群英会,领取的奖状上是邓小平同志的题字"先进单位"。

1961年,《安徽日报》在头版详细介绍了我校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经验。

年轻的周兆初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大队辅导员。

不少年轻教师也都成熟起来,经常承担公开教学任务,反映良好,教学杂志也经常登载他们的经验。

这是淮一小发展最盛的时期,它的影响至今留在人们的脑海里。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校受到一定影响,但复课是全市最早的一所学校。

70年春郎明苍任革委会主任,一直到1982年。

1968年开始,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当时中学不招生,小学附设初中部(名为小学戴帽子),1971年秋,送走第一届初中毕业生,1974年才正式改名为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

这期间,学校体育活动非常活跃,尤其是足球、乒乓球更加突出。

1971年夏天,我校就接受外宾的参观访问,成为合肥市第一个开放学校,中国对外英文刊物,登载了外宾到我校参观访问,给予好评和赞扬的一些报道。

我校的男女乒乓球队也多次获得市、区中小学比赛冠军,后来中学恢复报考制度,由于我校一贯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当时在小学师资的基础上,只接受少量分配到我校的大专生,困难确实很大,然而校领导迎难而上,抓教学有方,又加上老师发奋工作,每年初中毕业生考高中的成绩都较好,学校校风一贯良好,颇受家长的信任和赞赏,校誉越来越好,当时,全校有二十个班(包括小学两个班),学生一千三百多人,教职工87人。

1982年开始,郎明苍校长调任西市区教育局副局长兼党总支书记,吕道奎任校长,后来,吕道奎任党支部书记,王汝灼任校长。

94年后,吕道奎任校长,王汝灼任党支部书记。

这一时期成为学校发展最盛时期,由于学校有一个坚强的、团结的、战斗的领导班子,又有一批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学校管理水平高,教学指导有方,教师无私奉献,乐业敬业。

学校连续多年在全市中考中取得佳绩。

考取省重点合肥一中的人数几乎年年第一。

司大锐、乔大济、王靖、周密考取中国科大少年班;王健、刘志成被新加坡利华高中录取出国深造;我校"校园之星"张子宇在初三时就获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训练营集训;91届三(六)班洪翌飞、朱卫华、许霆、葛瑞芳四位同学同时考上合肥一中,又同时考上清华大学,当年清华大学在合肥仅招四人,引起轰动。

值得一提的是,八五届孟学军,九O届王芳,九二届张曼君,九七届张子宇成为当年合肥市中考状元,同时,在文艺演出、棋类、乒乓球赛、读书竞赛等方面也取得骄人成绩,形成四十五中人独特的精神: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得最好。

八六年一幢含25个教室,15个办公室的教学大楼建成投入使用,九七年设施一流,功能齐备,总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实验楼落成,内有理、化、生实验室,阶梯教室,生物标本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成为学生开展活动,进行实验教学的阵地。

这期间涌现了一个无私奉献的教师群体,其中吕道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陈晓霞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劳动模范。

1998年11月,黄先银任党支部书记,2000年1月,沈家春任校长,新班子上任后,一方面继承和发扬四十五中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加大教科研力度,开展创新教育,在2001年中考中,被合肥一中录取107人,合肥六中录取63人,名列合肥市第一,在新世纪里开了一个好头。

现在学校共有37个班,学生总数2800多人。

展望新世纪,四十五中人决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四十五中奉献精神和创新理念结合在一起,采用“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模式,锐意进取,争创安徽省特色学校,为四十五中的发展史揭开新的一页。

合肥一六八中学好不好合肥孩子上小学,哪个学区好?

小学都考虑学区,那就不如把初中考虑进去了。

推荐几个给你:南门+45中,六安路+45中,安居苑+50中西,南门+42中,和平路+38中,屯小+48中,师范附小+46中,红星路小学+42中

考虑上小学,那势必就要说到中学。

从近年中考来说,合肥45中整体成绩是最好的,每年统招和指标到校人数也是最高的,属于合肥一流中学,师资力量相比其他中学都好。

学校也大力发展学科竞赛,因材施教,45中对应的小学有南门小学、六安路小学、安三小都非常好,所以考虑这些学区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218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