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的作品有什么

自然之美的作品有什么,第1张

自然之美的作品有什么 描写自然之美的诗歌或散文?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 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 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 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 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 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 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 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 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 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 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举例谈谈什么是美术作品,什么是形式美的法则?大理学家朱熹也填词,他有什么代表作?

大理学家朱熹也填词,他有什么代表作?前言前几天回答了关于严蕊的故事,说到朱熹故意制作冤案将严蕊下狱。

朱熹可不是一个小人物,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宋朝理学的主要派别是程朱理学,程,即程颢、程颐兄弟,朱,就是今天要说的朱熹。

朱熹不仅是一个理学家,他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也是一个诗人。

不过朱熹重诗轻词,诗传下来一千多首,词只有十几首。

不过在这十几首词中,却有几首类似于文字游戏的隐括词和回文词。

一、朱熹的梦想大家都知道李白的梦想是: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 。

其实每一个读书人的心中都有建功立业、功成而去的梦想。

朱熹也不例外。

他的另一首《水调歌头》写的就是这种儒家士人的理想: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东门黄犬、华亭清唳,是古代两个不懂进退、丢掉性命的反面案例。

东门黄犬出自《史记·李斯列传》,写了李斯的故事: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

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华亭清唳出自《世说新语 》,是陆机兵败被诛杀的故事: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

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世说新语·尤悔》屡屡喊着要功成拂衣去的李白,就曾经在自己的诗中写到: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行路难》那么,他们的偶像是谁呢?词中写到: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鸱夷子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

帮助勾践灭掉吴国以后,他聪明地抽身而去。

既在青史留名,又能逍遥终老,可谓千古以来儒家士子的楷模了。

当然,朱熹喊着“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可不是回家钓鱼。

他把自己的时间,都用在著书立说、聚众讲学、宣导自己的理学思想去了。

二、回文词回文词是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有通篇回文,有单句回文等形式。

苏轼也喜欢玩这种小游戏,写了不少回文词,例如《菩萨蛮·落花闲院》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

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

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这首词是回文词的一种,前后两句互为回文。

朱熹的回文词也是苏轼的这种回文类型,《菩萨蛮 回文其一》: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

芳年送恨长。

《菩萨蛮 其二 次圭父回文韵》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回文词本身并不算太难,但是这种形式的作品有太深的雕刻痕迹,缺乏自然之美,因此也没有真正的佳作产生。

诗人们大多当作一种文字游戏而已。

三、朱熹的隐括词宋人喜欢“以诗度曲”,即把前人的诗文用词的方式改编,以达到歌唱的目的。

很多人认为,这种隐括词是从苏轼开始得到时人注意并开始发扬的。

苏轼的《哨遍》隐括了陶渊明《归去来辞》、《水调歌头》隐括韩愈《听颖师d琴》、《定风波》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等。

黄庭坚也创作过《瑞鹤仙》隐括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和苏轼《定风波》一样,朱熹也有一首词隐括了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

我们可以拿来比较一下,这一诗二词的异同之处。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如下: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苏轼《定风波·重阳》如下: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对于杜牧的原诗,苏轼这首词在字句上改动不大,但是在情感上更加旷达一些。

杜牧诗“古往今来只如此”有无可奈何之意,而苏轼改为了反问“古往今来谁不老?”洗掉了杜牧的消沉与伤感。

再比较一下朱熹的这首《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朱熹的这首词,在苏轼的旷达之外,似乎更加入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朱熹在词中赞美生活与大自然的美好,“堪”这个字用得有深意,告诉大家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这里劝好友痛饮美酒,人生苦短,不必自寻烦恼。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朱熹反问道:那更有危机?乐观的人在危机中看到的是机会和希望。

苏轼和朱熹隐括杜牧齐山诗的这两首词, 都在原有的感情色彩上做出了明显的改变,相对来说,朱熹更加积极乐观。

结束语总结一下。

隐括词的创作,要注意引用原诗的成句加以改编,一定要在原诗的基础上另出新意,否则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回文词,基本上就是文字游戏,有闲的时候玩一玩即可,填一首《菩萨蛮·回文》为今天的作业:小桥溪影寒梅早,早梅寒影溪桥小。

明月映孤城,城孤映月明。

白头怜醒客,客醒怜头白。

风凛对樽空 空樽对凛风。

@老街味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222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